时隔34年之后,广汉三星堆祭祀区新一轮考古发掘将正式开启。
9月5日,“古蜀文明保护传承工程· 2020年度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与研究咨询会”在广汉举行,国内知名考古学家为即将开始的发掘提供了重要建议。专家们认为,随着祭祀区考古工作的启动,未来一个世界级的重大考古发现值得期待。
高大的青铜立人像、神秘的青铜面具、象征着权力的金杖……1986年,三星堆两大祭祀坑发掘,出土的众多精美且独具神秘气息的文物一举震惊世界。然而,三星堆还有太多谜题未解。2019年,我省组织实施古蜀文明保护传承工程,将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作为重要内容。在此指引下,三星堆遗址考古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将遗址区的聚落考古、祭祀区考古等工作作为主要工作和研究方向,三星堆遗址区新发现由此浮出水面。
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冉宏林介绍,1986年三星堆1、2号祭祀坑的发掘是抢救性发掘,还有很多工作尚未完成。“祭祀坑的堆积情况如何?”“两个祭祀坑的年代关系又怎样?”“祭祀坑与区域内其它遗存关系如何?”带着问题,考古人员通过洛阳铲、探沟和物探等各种方式,开启了新一轮考古勘探。
34年前两个祭祀坑出土的文物中,不少青铜器并不完整。“失踪的部分,是不是埋藏在其它地方?”“这片区域中还有没有新的祭祀坑?”这些问题也成为考古人员关注的重点。令人振奋的发现相继传来。就在一、二号祭祀坑的周围,几个月里再有新发现。
为了在学术上解决三星堆为代表的古蜀文明的诸多问题,新一轮考古发掘有望展开。
此轮即将开启的考古发掘在文物保护方面做了充分准备。
专家咨询会上,省文物考古院文保中心主任谢振斌介绍,三星堆祭祀区已搭建起立体、全面的安全防卫体系,确保三星堆祭祀区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工作期间的文物安全。这个体系包括了在发掘以前制定实验室考古方案和各种质地文物出土后的应急保护预案、祭祀区环境与土壤监测等。
考古发掘现场,考古实验室正在建设。未来,如果祭祀区出土象牙甚至丝绸这样的脆弱文物,它们将在第一时间得到保护。更重要的是,此次考古将采用多学科、多技术手段介入进行科学发掘。与此同时,关于祭祀坑性质、出土器物制作及铸造工艺等学术研究也将同步进行。
三星堆祭祀区新一轮考古发掘怎么做?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学者纷纷建言献策。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雷兴山教授认为,三星堆遗址的这次新发现并非偶然,是在科学方法指导下取得的一个成果,建议未来考古发掘时,建立田野考古管理平台,关注整合祭祀区的考古研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华表示,“虽然发掘尚未展开,但前期的考古勘探已提供了很多新的信息。未来的发掘一定要以细致的方法进行解剖。不光要注意文物的科学采集,更要关注祭祀区的发掘工作,解决上一次发掘悬而未决的众多学术问题。”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霍巍也建议未来的发掘一定要科学进行,“既要在宏观上搞清楚祭祀区真正的性质,也要在微观上不放过任何出土痕迹。”曾经参加过三星堆1、2号祭祀坑发掘的霍巍透露,当年祭祀坑发掘时曾在坑壁发现过漆器的痕迹,“如果这次发现丝绸,我们要有预案。”
咨询会上,专家学者听取了三星堆祭祀区相关考古及文物保护工作报告,一致认为其“多种方式的考古勘探与全面性揭露相结合、文物保护与科学检测并重的工作方法全面、合理、切实可行”。此外,还提出了加大科技考古力度、加强文物现场保护等诸多建议。
据介绍,祭祀区的考古工作将在所有准备工作完成后开始。
9月5日,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即将开启的发掘意义重大,将丰富公众对古蜀文明的认识。“如果能够科学、完整发掘以及系统保护文物及遗址,并且搞清楚相关学术问题,揭示古蜀文明的祭祀体系,将成为一次世界级的重大考古发现。”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在王巍看来,古蜀文明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是中华文明中特色最鲜明的一支。
“特色最为鲜明的就是出土器物的人像系统。”王巍说,学界一直认为中国古代缺乏像人一样的神的系统,“三星堆出土的青铜人像和面具,直观具象了当时神的形象。”此外,众多丰富的象牙器、玉器、金器等文物,都是中国各地文明中相对欠缺的。
王巍认为,三星堆的这些特点,让它在中华文明中特色鲜明,反映了区域文明的发达程度。它还通过玉器、青铜等文物,表现出与长江中游以及中原王朝甚至境外文化的关系。“牙璋是中原文明中夏朝发明的东西,却在三星堆出现,而且还传到了华南和越南北部,让三星堆成为华夏文化向更广阔的地域辐射的纽带和中转站,这些都是中华文明中其它文化无法比拟的。”
新一轮考古发掘,王巍认为意义重大、值得期待。
“三星堆两大祭祀坑之外还有没有祭祀坑,原本就一直困惑着学术界。祭祀坑周围情况如何?有没有神庙等高等级建筑和墓葬?这片区域是不是一个神圣的祭祀区?34年前限于条件没能解答的问题,此次就可能得到解答。”王巍表示,新的科学发掘尤其是科技考古,还会解开三星堆青铜神树怎样制作、铜矿来自哪里等学术问题。
“未来,我们希望通过科学发掘,向世人全面展示古蜀国的面貌,全面复原当时的历史和社会。”
9月5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听闻三星堆祭祀区即将展开新一轮考古发掘以后,学术界对此寄予厚望,期待未来能够解决诸多学术问题。
孙华说,三星堆作为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它的历史信息此前主要来自34年前发现的1、2号祭祀坑。“然而,这两大坑只是三星堆现有发现的8个坑的八分之二,揭露的信息并不完整,因此无论是考古学界还是历史学界,都对未来发掘充满期待。”
目前,最为困扰研究者的是三星堆祭祀坑的年代问题。“它们是同时埋藏还是有先后,埋藏时间跨度多大都必须厘清。”此外,三星堆人当年究竟在他们的神庙或者宗教空间摆放了什么人像或神像,他们的礼仪用品究竟是什么,也需要所有祭祀坑全部发掘并进行资料整理以后进行复原。
孙华介绍,学术界还非常希望搞清楚三星堆祭祀区的基本情况,“当时这里是专门开辟了祭祀区还是只在河边划了一块场地?祭祀区究竟有没有城墙和壕沟围绕?三星堆是土台还是城墙?更北面的地区是否还有相应的宗教祭祀遗存?同样期待通过考古揭晓答案。”
在孙华眼里,对三星堆的关注目光还应该更广,“三星堆北面还有月亮湾、青关山、仓包包等发现城墙、宫殿的区域以及发现玉石的区域。在未来的考古中,还应继续开展城市考古工作,让我们对三星堆以及整个古城的关系有更深刻的认识。”孙华也希望继续对三星堆周边区域展开考古调查,“周边遗址和村落的信息,现在知道得还不多。未来,我们期待能从一个坑到更大区域进行调查,提供更丰富的考古和历史信息,为古蜀文明研究提供更全面准确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