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凉山:戏剧沃土成戏剧热土

”  凉山州委常委、西昌市委书记马辉表示,西昌作为大凉山国际戏剧节的主办地,将成立专门的基金,用于扶持孵化相关戏剧创作与生产。”大凉山国际戏剧节正通过多样的方式渗入人们的生活里,来观看戏剧的普通观众越来越多,真正让戏剧精神传承不息!

大凉山:戏剧沃土成戏剧热土

来源:光明日报    2020-12-09 08:28
来源: 光明日报
2020-12-09 08:2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民族歌剧《听见索玛》场场满座,喝彩声不断;濮存昕主演的话剧一票难求,观众久久不愿退场;广场街头的露天剧场人头攒动,浓郁的艺术气息扑面而来……这是发生在不久前闭幕的第二届大凉山国际戏剧节的场景。

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大凉山国际戏剧节的举办殊为不易。35个场地、109个项目、400余场活动,给特殊时期的戏剧界搭建起了交流的平台,为普通观众创造了更多接触戏剧的机会,同时也让世界通过网络直播等方式了解文化厚重的大凉山,看见邛海,看见西昌灿烂的阳光和暖暖的冬天。

戏剧为媒,让大凉山获得世界关注

“这届能如期举办很不容易,不仅成为今年全球唯一一个线下举办的戏剧节,相较上一届还有大量的突破与创新,我对它的未来很有信心。”作为大凉山国际戏剧节的发起人之一,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濮存昕深感不易。在他看来,大凉山国际戏剧节从诞生之初就责任明确:助力扶贫,让大凉山获得世界的关注,提升大凉山地域文化品牌的影响力。

凉山州地处祖国西南腹地,有大山大川、宜人的气候和灿烂多样的文化,文学、诗歌、音乐等尤为繁盛,文艺精神长期存在,有丰厚的戏剧土壤,戏剧是大凉山各族群众生存生活的一部分。凉山州也一直把文旅产业作为发展的首位产业之一,全域旅游正在加速。站在凉山即将全面摆脱贫困、实现新的千年跨越的关口,更需要提前谋划如何持续拉动提升凉山的影响力。戏剧无疑既合乎凉山的特质,又有时代的号召力。凉山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曾令举说:“凉山人血脉中融入了艺术基因,融入了艺术情感,戏剧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梦想。”

正源于此,濮存昕、阿来、吉狄马加、廖昌永、王晓鹰等国内外知名文化界人士于2019年发起举办了首届大凉山国际戏剧节。通过戏剧的方式,助力脱贫攻坚,唤醒凉山戏剧。以婀娜的凉山、秀丽的邛海为舞台的戏剧叙事迅速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在特殊的疫情影响下,如何办好今年的大凉山国际戏剧节,主办方颇费思量。最终提出办一届“大自然的云上戏剧节”。户外为主、室内为辅;线上为主,线下为辅;国内为主,国外为辅。用科技支撑,从而确保戏剧节的正常推进。

对于凉山而言,办戏剧节是让戏剧回归。财政并不宽裕的凉山州独辟蹊径,盘活现有的演出场馆、闲置场地及各种开放空间,结果没有多花一分钱,就有了30多个各类演出场地,实现处处有戏,大小凉山皆为舞台。

协调各方,一条戏剧全产业链条正在打通

在有600余年历史的建昌古城里,“土空间”见证了这时光长河里的戏剧生活;邛海之畔,白沙滩里的“水空间”与现代戏剧低吟浅唱;高原湿地里,戏剧家与彝族儿童共舞嬉戏。这次大凉山戏剧节创设的不同特质的“五行空间”赋予戏剧新的特质,将演出扩展到古城街区、街头广场、邛海水岸等群众能广泛参与的区域,特别是路演、开放演出及互动活动,吸引了大量的群众观看。

“就是要通过多种方式,让群众喜欢上戏剧、能参与到戏剧中来!”本届大凉山国际戏剧节来西昌市展演的国外戏剧剧目少了,但在常态化防控的前提下,群众参与戏剧的热情却更高了。在戏剧节展演板块中,安排了50多部戏剧作品,300多场演出。分为定制剧目、特邀剧目、孵化剧目、欢乐剧目、路演剧目等6种。

戏剧节期间,两架包机从深圳起飞,开启包机看戏的先河。同时,从昆明、重庆等不同方向来的戏剧专列、戏剧大巴也充盈着戏剧节的人气。负责演出事务的凉山文旅集团负责人透露,压力之下,今年戏剧票务收入还比去年增加了20%以上,“可见越来越多的普通群众喜欢上了戏剧”。

到凉山进行规划设计调研的西南交通大学教师周葵偶然路过,发现在西昌市月色小镇的古戏台有路演的剧目《三生》,便停下了匆忙的脚步追剧。她说:“没想到随时能看到戏剧演出,演出很精彩、演员水平很高,而且观看的人不少。”

本届戏剧节,大凉山呈现的不仅仅是演出的剧目。主办方还通过多场论坛、对话等活动,就社区戏剧、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趋势、戏剧的跨界等话题展开广泛研讨,推动戏剧理论与实践的深入。戏剧节成为戏剧勃发的土壤,《听见索玛》《隔离》等一大批新剧目破壳而出,青年戏剧人戏聚计划也正式启动。

北京舞蹈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等于戏剧节期间相继在凉山设立教学实践基地和继续教育基地。至此,全国共有10余所艺术院校将大凉山国际戏剧节作为重要支点,开启艺术教育的新篇章。北京舞蹈学院校长郭磊说:“凉山人民能歌善舞,文化艺术是大凉山的宝贵资源。我们责无旁贷,愿意为大凉山的文化艺术发展作贡献。”

凉山州委常委、西昌市委书记马辉表示,西昌作为大凉山国际戏剧节的主办地,将成立专门的基金,用于扶持孵化相关戏剧创作与生产。

从戏剧教育、创作、孵化到戏剧展演、文创、戏剧旅游,一条涉及戏剧全产业的链条正在打通。

网络架桥,戏剧找到与观众新的沟通方式

在大凉山国际戏剧节的国际戏剧论坛会场里,濮存昕、李亭、王晓鹰等大咖与观众面对面侃侃而谈。大屏幕上,来自澳大利亚、荷兰、法国等8个国家的多名戏剧人则克服时差影响,在线讨论戏剧节的发展。他们相信戏剧精神一定会永不停息,一定会在疫情后继续发扬。

“去年的戏剧节我们邀请了众多的国外戏剧名家和剧团前来!但今年不同,虽然跨境来的人少了,但国际范儿没有丢。”凉山文旅集团董事长刘康说,各国艺术节的总监们通过网络,即时进行大会主旨演讲,进行大会交流发言,保持着戏剧节的国际性、交流的广泛性,推动着戏剧的进化与演变。

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王晓鹰说:“戏剧本身的同时期、同空间特性不可能被取代,但网络让更多的人同时欣赏了解了戏剧,开通了沟通的新通道。”他对此抱乐观的态度,认为疫情促使戏剧寻找与观众新的沟通方式。

寻找新的方式,保证大凉山国际戏剧节的活力,这是凉山一直的努力。为扩大戏剧节和戏剧的影响力,倡导戏剧创作的社会化、戏剧欣赏的大众化,打造大众的戏剧节、人民的戏剧节,本届戏剧节特别推出“直播带戏”活动,通过直播戏剧演出、戏剧节大咖讲戏等方式,广泛传播戏剧与凉山文化。戏剧节还与抖音、央视频等深度合作,开展话题和“戏精请就位”全民任务,话题参与视频已达4.8万个,播放量超过6亿次。为鼓励创作者,戏剧节还开设了“戏精学院人气大奖”和“戏精学院优质短视频创作奖”等。

正如王晓鹰所言:“文化是需要持续浸润的!”大凉山国际戏剧节正通过多样的方式渗入人们的生活里,来观看戏剧的普通观众越来越多,真正让戏剧精神传承不息!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