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在石头上的大麦地岩画。 于晶 摄
中新网中卫1月25日电 题:走进大麦地岩画:探访刻在石头上的“无字天书”
中新网记者 于晶 杨迪
人猿相揖别的几百万年后,人类才真正进入文字时代。在文字出现前的史前时代,岩画是人类先民记录生活、表达情感的“世界语”。岩画是一种石刻文化,人类祖先以石器作为工具,在岩壁、石块上描绘、记录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如今,岩画已成为世人了解早期祖先活动的一扇窗口,也是人类先民留给后人的珍贵文化遗产。
1月25日,记者驱车进入宁夏与内蒙古交界处的中卫北山深处荒漠腹地,来到中国唯一的世界级“岩画主要地区”大麦地岩画的核心区,追忆人类史前遗迹中最为灵动的一面,领略人类祖先的非凡智慧。
宁夏的岩画因其数量多、题材广泛、凿刻精美,不仅在中国首屈一指,在世界岩画之林也占有一席之位。位于宁夏的大麦地岩画带面积约450平方公里,因位置隐秘,使其保留了基本的原生状态。
目前大麦地岩画遗存有史前岩画1万幅以上,其中方圆6平方公里的核心区遗存岩画个体图像达8532个,平均每平方公里有个体图像1422个,超出国际公认的世界岩画“主要地区”规定标准的140多倍,堪称世界之最。
随行的宁夏博物馆原馆长周兴华告诉记者,宁夏岩画几乎涵盖了世界岩画的所有内容,多为动物、符号、狩猎、放牧、争战、舞蹈等,充满了感性活力和生命原动力。而大麦地岩画大多取材于原始社会各种活动场景,其中一块石头上雕刻的野山羊高4厘米,长8厘米,这种石头上的岩画又称微雕岩画,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也属罕见。
根据国际上通用的丽石黄衣测年,岩画专家测得大麦地岩画早期距今13000年到10000年,中期距今约10000年到4000年,最早的岩画在旧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之间。
大麦地岩画的发现为后人研究人类祖先劳动形式、经济活动、生活方式等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图像“史料”,同时也具备极高的艺术价值。
周兴华介绍,岩画遗产遍及五大洲,覆盖了“一带一路”沿线三分之二的国家和地区。如今,遗留在崇山峻岭间岩石或崖壁上的岩画,在经历风吹日晒、自然腐蚀以及人为破坏后,损毁的程度正在逐步加剧。
岩画专家呼吁,中国岩画进行抢救性保护已迫在眉睫,应在岩画分布相对集中的区域建立岩画保护区,就地由专人保护。而对于散布易搬动的小块岩画,应登记建档采取易地保护办法,对于自然破坏严重且研究价值大的,应采取物理、化学或生物工程的方法进行加固与保护。(完)
(于晶 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