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是一部现代潮剧,讲述的是一群华人华侨爱国、爱乡、爱家人的动人故事。剧中,既有百年华侨的奋斗史,也有改革开放的变化和“一带一路”的美好愿景,更有新时代潮人及华侨的家国情怀,生动刻画了“潮人精神”。剧目在编剧、作曲、舞美、演员等方面都给人耳目一新的视听感受。陈晓琳称,这是一部跨度近百年的“年代剧”,从上世纪30年代一直到2020年,以大的时代脉络展现潮人的团结和奋斗精神。
创作该戏期间,陈晓琳多次到潮汕地区采风,接触到不少改革开放历程下的真实故事,带给她很深的感触。她透露,《望海潮》的男主角周兴潮的原型就是一个经历了时代浪潮的华侨,“他是一个地毯厂的老板,当过知青,回城后进入工厂,凭借自己的技术给工厂做了升级,后又脱离了工厂出来创业。在他身上有很多时代元素在,比如知青、返城、招工、下海等,当时看到这个人物我就很兴奋,故事一下子就落在这个人物身上了。”
《望海潮》呈现了宏大的百年华侨奋斗史,陈晓琳称,她选择从一个有华侨背景的家庭的悲欢离合来切入,剧情也并非常见的那种大团圆,而是真实呈现时代背景下的集体记忆。
传统剧种中融入舞蹈、影像等元素
陈晓琳近年写过不少音乐剧,包括《烽火冼星海》《青天之端》《血色三河》等,此次作为《望海潮》的导演和编剧,她也尝试在传统的潮剧中融入音乐剧的元素。《望海潮》首次采用像影、投影作为舞台美术特效,灵动突出汕头几代人跨时空的侨乡侨情。舞美做到了一步一景,多场景灵活的切换和变化,让观众们有沉浸式的体验。陈晓琳介绍说:“潮剧在传承过程中已经有非常完整的相对固定的程式,唱念做打、声腔的设计等。而我这些年做得更多的是音乐剧,所以这次也借助一些现代演出的语汇,比如舞蹈、影像,让这台戏更有自己的特点。”
《望海潮》中共加入了四段功夫茶舞,戏里面也融入了功夫茶、侨批、潮绣、过番习俗等,陈晓琳表示:“四段舞蹈有11个女孩扮演的茶精灵,她们通过潮汕人功夫茶‘一壶山一壶水一壶乡愁’的意境,把潮汕大地的‘变和不变’呈现出来。”舞蹈之外,剧目也结合影像丰富舞台呈现,比如潮汕人喝功夫茶时,舞台也会呈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至今的各种街景,“通过这样的方式,把我擅长的时尚的元素,以及在音乐剧、歌剧当中常用的手段,融入到传统的潮剧里边,借助新的舞台语汇,让古老的潮剧有不一样的呈现。
潮剧的传承一直保持开放态度
《望海潮》是陈晓琳首次自编自导潮剧,刚接到邀约时,她也有过犹豫,毕竟潮剧对她而言是个陌生的领域。但经过这次深度的接触后,她也被潮剧的魅力深深打动。她认为,在潮剧近500年的历史传承中,一直保持了非常开放的态度,才能让像她一样的非潮汕人也爱上这个古老的剧种。
在接到《望海潮》的邀约后,陈晓琳看了大量的资料和传统的潮剧名本以及潮剧现代戏。她发现,潮剧本身很有韵味,在清末的时候,潮人就会把电影的故事、当代的题材等放在潮剧的舞台上演绎。“戏剧在表达人物内心方面是很强大的,比如歌剧会有咏叹调,潮剧也有自己抒发内心戏的手段,它表达人物的喜怒哀乐既有固定的程式也有很大的张力,这是我喜欢上潮剧的原因。”
《望海潮》由广东潮剧院二团演出,此次演员阵容中不仅有资深艺术家,也有青年演员。剧中百岁老人红花奶奶由国家一级演员黄丹娜扮演,“谢阿宝”则由国家一级演员曾惠刚演绎,第一男主角周兴潮扮演者是国家二级演员王锐光,扮演谢蝉娇的是国家二级演员杨伟丹。陈晓琳表示,潮剧演员的专注和对潮剧的热爱让剧目的排练出奇顺利,“排练过程,我们看到特别年轻的演员,也一样非常热爱潮剧。排戏时,没有戏的演员也都在旁边等着,一旦到自己的场,就会准时出现,全情投入。难得的是,他们对于现代舞台语汇的态度也很开放,吸收消化能力很强,这次舞蹈的呈现,他们都认为太好看了,常常看得入迷,他们也会觉得潮剧需要新的手段去焕发新的活力。”(记者 徐绍娜)
原标题:把侨文化搬上舞台,这部潮剧紧跟时代步伐
(张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