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传递美好和友谊

中国诗人艾青与智利诗人聂鲁达的友谊是两国文学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没想到,2019年1月,我也在智利加入了波拉尼奥粉丝的“大合唱”,陪同来访的中国作家张悦然进行了一次寻找波拉尼奥的小小探险。

文学传递美好和友谊

来源:人民日报    2021-02-07 08:59
来源: 人民日报
2021-02-07 08:5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诗人艾青与智利诗人聂鲁达的友谊是两国文学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两人曾在中国和智利多次相聚,并写下了关于对方国家和人民的诗篇,比如艾青的长诗《在智利的海岬上》、聂鲁达的《新中国之歌》等。如今,中智文学交流之河已日渐成为奔涌的大河。作为孔子学院拉美中心的一员,我在智利工作的5年来,亲眼见证了一段段文学交往的友好故事。

一部书的奇妙旅程

2017年,我与当时在中国外文局工作的哥伦比亚青年汉学家巴布罗·罗德里格斯·杜兰(中文名罗豹鹿)重聚北京,聊起了作家李敬泽的《青鸟故事集》。不久,罗豹鹿给我发来信息,说这本书他读得如痴如醉,爱不释手。我们一拍即合,相约由罗豹鹿负责将这本书翻译成西班牙文,我负责在拉美联系出版社,希望让更多西班牙语读者能够读到中国优秀的当代文学作品。

很快,罗豹鹿发来两篇译文样章,我交给智利罗姆出版社社长保罗先生。两个多星期之后,保罗给我打电话说,编委会一致通过,确定出版。

随后的时间里,罗豹鹿和我不时就翻译进度、难点和疑问进行沟通。罗豹鹿不止一次告诉我,他有时候越翻译越激动,不知不觉就跟着作者进入了历史文本考古的秘境,“他的情感和思想占据了我全部的头脑”。

2018年初,西文版《青鸟故事集》出版,并在孔子学院拉美中心举办了发布会。智利著名作家、作家协会前主席拉蒙·迪亚斯评论道:“作家的文字中,史实与幻想的对照贯穿始终。他驾轻就熟,将自己的阅读与中华文明、历史事件还有外国人书写中国的文学作品巧妙联结,迸出奇异的火花。”

想到这部书从翻译到出版的过程,我不免有些感慨。短短9个月,一部中国文学作品便从中文变为西班牙文,来到拉美读者眼前。恰如本书的主题,文学就像一只巨大的青鸟,在不同文化之间传递美好和友谊。

“聂鲁达,我来了!”

在聂鲁达的作品中,莫言最喜欢的是《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他在接受智利《信使报》采访时说:“他的诗充满力量,有一种与生命息息相关的、伟大的率直。他赋予爱以崇高和尊严。”

2019年8月,莫言来到智利访问。为期8天的行程满满,包括在迭戈·波塔莱斯大学作演讲、在智利国会图书馆和作家对话等,在智利掀起了“莫言风暴”。他的作品全部售罄,他的演讲场场爆满。

当我们一同参观聂鲁达在黑岛的故居时,遇到一群小学生参观结束,从里面走出来。几个孩子看到我们是中国人,很兴奋,围了上来。一个小男孩伸出手握成拳头,手背朝着莫言示意。我赶忙解释,这是智利朋友间的一种问候方式。莫言听后,马上也做出同样的动作,跟孩子的拳头顶在一起。

那天风和日丽,晴空万里。走出黑岛故居,我们意犹未尽,走到故居下方的海滩。莫言登上一块黑色的礁石,面对浩瀚的太平洋,望着远处水天一色,高声说道:“大海,我来了!”然后转身面向故居,再一声:“聂鲁达,我来了!”

的确,聂鲁达是中智文学交流的先锋,他和后来当选总统的萨尔瓦多·阿连德等人于1952年创建的“智中文化协会”,为两国的文学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很多智利诗人,比如埃弗拉因·巴尔克罗、阿曼多·乌里维、弗朗西斯科·克罗阿内等,都曾来到中国访问、工作或生活。巴尔克罗写了一部关于中国的诗集《王者之风》,克罗阿内把在中国的见闻都写在了《剪纸》一书中,乌里维还是第一任智利驻华大使。在中国生活过的智利小说家也不少,如波利·德拉诺和路易斯·恩里克·德拉诺这两位父子作家回到智利后翻译出版了《中国短篇小说名作十篇》,其中包括鲁迅、茅盾、老舍和郁达夫的作品,是最早将中国现代文学带到拉美的译著之一。

近年来踏访智利的中国作家也把他们来到“天涯之国”的感受写进了作品里,比如韩少功的散文《守住秘密的舞蹈》、王干的诗作《圣地亚哥》、武歆的散文《瓦尔帕莱索的阳光》等。诗人周瑟瑟在智利期间边走边写,共创作了70多首诗歌,累累硕果集结成了2019年出版的诗集《世界尽头》。

寻找波拉尼奥

莫言在智利的演讲中提到:“罗贝托·波拉尼奥是一位把自我和想象中的自我当成主要素材的天才作家,他浑浊,但气势磅礴,如同亚马孙河。”

波拉尼奥走进中国读者的视野,始于2009年《荒野侦探》中文版的问世。不过,他在中国真正成为一个文学现象,要得益于2011年《2666》中文版的上市。这部书一问世便受到国内读者的广泛关注,掀起了一股“波拉尼奥旋风”。据报道,第一版10万册在一个月内售罄,出版社制作的中文版封面手办也销售一空;一家2666图书馆在上海成立,定期开展《2666》读书会;在中国社交媒体上,读者对《2666》热情高涨,网友纷纷晒出自拍的《2666》封面照片,写下阅读心得;2017年,《2666》被搬上了天津大剧院的舞台,12个小时的大戏,气势如虹,从上午一直演到临近午夜。2018年,中国导演毕赣的电影《地球最后的夜晚》,片名就取自波拉尼奥的短篇小说。波拉尼奥被中国读者评价为“最浪漫的绝望者”“最成功的失败者”“最受欢迎的边缘人”。他的作品以每年一到两部的节奏在中国翻译出版,延续至今。

没想到,2019年1月,我也在智利加入了波拉尼奥粉丝的“大合唱”,陪同来访的中国作家张悦然进行了一次寻找波拉尼奥的小小探险。她在出发前告诉我,她是波拉尼奥迷,此次来到智利,希望能寻找到这位文学偶像的足迹。我了解到,波拉尼奥在圣地亚哥没有故居,但曾短暂住在他的童年好友、诗人哈伊麦·格萨达的家里。我们联系到了格萨达,然而不巧,他正在智利北部度假,家中无人,但张悦然仍然希望去看看这座波拉尼奥住过的房子。于是,在她智利行程结束的前一天,我们穿过大半个圣地亚哥城,来到格萨达在拉布兰卡街的家。驻足在那座曾收留过波拉尼奥的青蓝色智利典型民居门口,她站在门外拍了几张照片,并诗意地与门内盛开的玫瑰和门外挂满果子的李子树打了招呼。

文学是促进民心相通、加强相互理解、跨越文化隔阂、推动世界共同发展的真实力量。随着“中国作家讲坛”“中国作家拉美驻城”等一系列文学交流项目的举办,已有40多名中国作家、诗人与上百名智利同行因聂鲁达和艾青的召唤联系在一起,双方的文学交流互动获得了推动和深化。中智乃至中拉文学交流,未来可期,大有可为。

孙新堂

(孙新堂)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