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不仅有“避寒暑,御风雨,蔽形体,遮羞耻”之功能,也是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2月6日,“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期拟定为一年。此次展览是国博首个服饰通史类展览,其中5件明代岐阳王世家文物系首次展出。
此次展览按历史时期分为“先秦服饰”“秦汉魏晋南北朝服饰”“隋唐五代服饰”“宋辽金西夏元服饰”“明代服饰”“清代服饰”六个部分,展出文物近130件(套),涵盖玉石器、骨器、陶俑、服装、金银配饰和书画作品等,配以40余件(套)辅助展品、约170幅图片和多媒体设施,系统展示中国古代服饰的衍变历程。
北青-北京头条记者注意到,展品中有数十件馆藏一级品,包含极少展出的宋《中兴四将图》、明益庄王妃首饰、定陵出土首饰,清《皇朝礼器图》、康熙帝朝服等。其中5件明代岐阳王世家文物(《陇西恭献王李贞像》《孝亲曹国长公主像》《赠南京锦衣卫指挥使李佑像》《太保袭临淮侯李言恭像》和《临淮侯夫人史氏像》)在古代服饰史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知名度,均为首次展出。
中国服饰史上的三次重大变革,在展览中亦有体现。新石器时代华夏族上衣下裳、束发为髻是中国服饰演变之原点;战国时期以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为标志、深衣流行为结果为第一次服饰大变革;从南北朝到唐代,由汉魏时的单一系统,变成华夏、鲜卑两个来源之复合系统,由单轨制变为双轨制,这是中国服饰史上第二次大变革;到清代,男子改着满族服饰,华夏传统服制断档,是为中国服饰史上第三次大变革。
(崔毅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