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剧走红,这样的“南腔北调”你上头吗?

有着鲜明草根性和独特地域性的方言,散发着泥土气息,勾连着当地文化特色和风土人情,莫不与人物的风度、性格、气质紧密相连。以《山海情》为例,方言碰撞的目的正是为了表现戏剧冲突、促进故事展开。也要看到,影视作品使用方言,是为了艺术创作的需要,也是为了满足公众更高层次的文化需求。

方言剧走红,这样的“南腔北调”你上头吗?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2021-02-20 09:12
2021-02-20 09:1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听众朋友,你好!

“这部剧看滴让人感觉美滴很!”在我们聊过的电视剧《山海情》中,一个情节令人印象深刻,说一口福建普通话的援建干部陈金山,与宁夏当地人展开了一场艰难的对话,从“研究治沙”被误以为“研究自杀”,到“菌草”和“金草”让人傻傻分不清,这一令人啼笑皆非的桥段带来许多笑点。有观众感慨:剧中的西北方言让人上头。今天我们就从这里聊起。

微信图片_20210218223820.png?x-oss-process=style/w10

方言是鲜活的。在各种方言中,各具特色的语音、音调,丰富形象的词汇、表达,常常可意会而难翻译,传递着一方水土的烟火气。那些陌生的腔调与接地气的俚语,也往往能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反差感和幽默感。其实,在影视剧里运用方言并不是什么新鲜事。《闯关东》里的山东话、《外来媳妇本地郎》里的广东话、《美丽的大脚》里的陕西话、《千里走单骑》里的云南话等,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汇聚多地方言的《武林外传》更创下多家省级卫视黄金时段同时上映的收视奇观,一些台词成了口头禅和流行语。

对戏剧、影视作品而言,塑造人物是首要任务。有着鲜明草根性和独特地域性的方言,散发着泥土气息,勾连着当地文化特色和风土人情,莫不与人物的风度、性格、气质紧密相连。这样的方言让作品更有地域质感,其中传递的非语言信息往往更容易让观众记住角色,语言成为人物形象的外化和出口,让角色更加饱满,活灵活现。

以《山海情》为例,方言碰撞的目的正是为了表现戏剧冲突、促进故事展开。看过笑过后,语言不通这一小切口所反映的“干沙滩”变“金沙滩”的艰难跃然眼前,方言等细节营造出的粗砺质感让西海固的真实面貌打动人心。方言不仅在于以陌生感制造“间离”效果,也不仅停留在“错置”产生喜剧感,而是助力于情境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让观众在语言营造出的生活化环境中产生代入感和沉浸感。真实自有万钧力。丰富多样的生活是创作的基础,更是直抵心灵的前提。文艺作品捕捉方言背后的现实生活、时代风貌、社会变迁,才能实现从生活真实到艺术真实的跨越。

也应看到,方言并非文艺作品的制胜法宝。当方言成为助推影视作品走红的利器,跟风者趋之若鹜,问题也随之而来。一些方言电视节目退守成为地方电视台的“圈地自萌”,不少喜剧小品则将方言与人们的刻板印象相连接、与“土”挂钩,方言意蕴被表层的喜感所取代。作为一种表现形式,达到“锦上添花”而非“买椟还珠”的效果是方言运用的分寸所在。与其说《山海情》等作品是因为方言走红,不如说是其以方言承载的对真实的回归、对生活的贴近、对深度的开掘让观众入眼入心。作品饱含真情、深情,观众才能动情、共情。

近几年,荧屏上、银幕上、舞台上活跃的方言作品又渐渐多了起来。有数据显示,2019年的方言电影便超过15部,沪语版话剧《繁花》、四川话版话剧《茶馆》等也让人眼前一亮。不少人发现,回暖的方言与刻意搞笑、玩梗离得更远,正向贴切、恰当的运用靠得更近。市场的选择终究会说明:艺术不是生活的复制粘贴,但离不开在生活土壤上的精耕细作。雅乐正音也好,长腔短调也罢,从生活的广度、深度、厚度入手,在艺术的品质、水准、精深上下功夫,文艺作品方能超越一时的流行和风口,获得长久的生命力。

也要看到,影视作品使用方言,是为了艺术创作的需要,也是为了满足公众更高层次的文化需求。现实生活中,还需要进一步推进国家通用语的普及推广工作。去年9月“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期间,国家语委的负责人表示,全国范围内普通话普及率为80.72%,“三区三州”普通话普及率为61.56%。可见,要实现中华民族“语同音”的历史任务,还需要接续奋斗。这一过程中,媒体平台、文化产品的作用也至关重要。这也意味着,我们的文化产品不能为了用方言而用方言,而是需要用当其处、用得其法、用适其时,实现艺术效果与社会效果更深层的统一。

这正是:

方言加持令人上头,用心创作方能长久。

大家晚安!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