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浪姐”到“李焕英”,女性题材迎来大年?

截至3月8日,电影《你好,李焕英》累计票房已超51亿元,成为中国影史上票房第二的电影。2020年30个“30+”女艺人参加的竞演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引发大量关于熟龄女性职场生存的讨论,“姐姐”一词被重新定义。

从“浪姐”到“李焕英”,女性题材迎来大年?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2021-03-08 19:01
2021-03-08 19:0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截至3月8日,电影《你好,李焕英》累计票房已超51亿元,成为中国影史上票房第二的电影。

虽然主创团队并未对影片的“女性视角”作过多强调,但是这部由女性导演执导、双女主设置、讲述母女亲情的影片,确实是中国影史票房排行榜上最具女性色彩的作品。因此,讨论《你好,李焕英》的票房表现时,外界常有这种表述:它为前几年票房表现低迷的国产女性题材电影打了“翻身仗”。

自2020年开始,女性题材在内容市场上迎来“大年”,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电视剧《二十不惑》《三十而已》等,均获得较高讨论度。随着多部女性题材的出现,“她力量”激起的水花已不可忽视。

  猫眼专业版总票房榜实时截图(2021年3月8日下午1时)

得女性者得天下

“得女性者得天下。”近年来,这条“金科玉律”在影视综艺内容制作方之间广为流传,究其原因——女性在我国文化消费中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

早在2007年,“她经济”就被教育部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列为年度新词,当时,围绕女性消费、理财需求形成的经济现象已引起广泛关注。

据国泰君安相关研究报告数据,在我国,近75%的家庭消费决策由女性主导,女性相关消费市场规模已由2014年的2.5万亿元增至2019年的4.5万亿元。女性收入也在慢慢提高,艾瑞咨询发布的《2019年中国中产女性消费报告》透露,中国中产女性规模已超7000万,该报告认为,这部分女性对未来的消费市场将起引领作用。

华映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季薇认为:“中国女性教育程度在提升,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中女生比例达到52%,女性对自己想要什么、想消费什么有非常清楚的认识。”

多项研究报告和统计数据指出,女性对日常文娱消费的时间投入和消费支出整体比男性更高。2020年出现在公众视野的女性题材影视,应是2018年~2019年筹备和制作的。可以说,正是近年女性文化消费行为的增加,反向刺激了女性题材影视、综艺产品的供给。

2020年30个“30+”女艺人参加的竞演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引发大量关于熟龄女性职场生存的讨论,“姐姐”一词被重新定义。

聚焦“她议题”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秘书长杨烨认为:“随着‘她经济’快速发展,越来越多承担多元化角色的女性,在艺术、科技、影视等领域拥有越来越重要的公共话语权。”

除了消费端话语权的提升外,女性也开始更有力地介入文化产业生产端。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女性从业者在广电影视行业中占总就业人口的40%,在娱乐业中这一比例达到51%。

“我们到底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女性?我们要在影视作品中塑造什么样的女性?女性除了漂亮、瘦、花瓶这些标签以外,还有什么其他的可能性?”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所长丁亚平曾如此表达自己作为女性制片人的思考。

这些思考被融入到了文化产品生产之中。古装“大女主”剧和恋爱甜宠剧滥觞后,当代现实主义女性题材加大了声量,并渐渐摆脱以往过于注重家庭生活、两性婚恋的桎梏。社会对女性议题的讨论更加多维和深入,促使探讨女性友情、职场、现实困境的作品日益增多。

2020年,电视剧《二十不惑》《三十而已》,以及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均以女性群像方式聚焦了女性的年龄焦虑,与消费文化对女性年龄焦虑的不断渲染产生了呼应。电视剧《流金岁月》《了不起的女孩》则采用双女主设置,更多关注女性友情与自我成长。

除此之外,2020年还出现了关注家暴的网剧《不完美的她》、以女性独白为形式讨论女性困境的《听见她说》、融入悬疑元素的《摩天大楼》。到了2021年,电影《你好,李焕英》衍生的网络舆论热点,则延展到女性创作视角以及主创之间的女性情谊上。

2020微博娱乐白皮书发布,《三十而已》综合热度92.1,这部聚焦“30岁女性”话题的都市剧,超越《安家》《以家人之名》问鼎年度热剧冠军。

以上作品构成了过去一年女性题材影视、综艺对市场的集体攻势,这在2021年仍将延续。仅看2021年第一季度,电视剧市场有女性群像剧《爱的理想生活》、女性职场剧《正青春》,电影市场有双女主设置的《八月未央》和抗疫题材故事《世间有她》,综艺市场则有《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二季》。

几部“爆款”女性题材作品的出现,可用演员张雨绮在访谈节目中的观点加以解释:“如果其他方向的产品输出过于泛滥,这方面又特别缺失,那一定会出现一个极端的现象级的表现。”

更长的赛道

2015年后,互联网巨头入局内容市场,流量当道、唯数据论一度“横行”,相对而言,女性题材作品、女性艺人在数据上均处弱势,于是便出现了张雨绮所说的女性题材“缺失”现象。

也正因此,“如何赚钱”曾长期困扰着女性题材影视。随着近两年内容市场的涤荡,不合理泡沫逐渐消失,回归品质、尊重市场规律仍是王道,在这个时机,《乘风破浪的姐姐》《你好,李焕英》应运而生,在商业上获得了真金白银的收获,为女性题材打开局面开了好头。

当然,女性题材是一个漫长的赛道,相比于盘子如此之大的女性文化消费市场,女性文化产品供给依然不够丰富,对女性议题的阐述,也常陷入被舆论挑剔和消解的命运。

随着受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女性群体在事业发展、家庭生活中拓展着自我,对“她议题”自然愈加关注,也愈加挑剔。可预判的是,在几部“爆款”的刺激下,女性题材作品会迎来高产期,如何避免同质化,精准找到细分受众和其痛点,值得思考。

(文丨 刘佳璇)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