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画的牛屁股也是有故事的

在中国的艺术史上关于牛的艺术作品并不多,其中比较广为人知的可能就是唐代画家韩滉的《五牛图》了。齐白石的牛自然也就带上了这样温情的色彩,看似草率的几笔,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

齐白石画的牛屁股也是有故事的

来源:千龙网    2021-03-12 02:39
来源: 千龙网
2021-03-12 02:3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在中国的艺术史上关于牛的艺术作品并不多,其中比较广为人知的可能就是唐代画家韩滉的《五牛图》了。但如果让你从《千里江山图》《溪山行旅图》《韩熙载夜宴图》《五牛图》等中国名画中来选择最喜欢的作品,我想很多人可能并不会选择《五牛图》。说真的,牛的形象并不是那么适宜用在绘画中,它们太憨厚了,缺少灵动的气息,不够文气,也不够萌,让画家难以有发挥的空间。可是齐白石却偏偏用超出常人想象的视角,把牛画出了与众不同的气质。辛丑牛年的春天来了,或许齐白石这只与众不同的牛,可以带你一起感受下春天的气息。

在北京画院收藏有一幅齐白石画的牛,初看此画的人都会先小小地讶异一下——国画大师齐白石怎么竟然画个牛屁股对着我?这个刷刷两笔画成的牛屁股,是不是齐白石在跟我开玩笑?老爷子是不是不会画牛哇?就这样两笔糊弄完事儿了?

但齐白石真的不会画牛吗?非也。

他在给学生娄师白画的稿子中,专门画过一套牛的形象,这些牛或站,或卧,每一只牛笔墨精简至极,却充满体积感与动态感,从中可见齐白石画牛的功力。其实想来,对于齐白石来说,画牛怎么会难呢?这个出生在湖南湘潭星斗塘边的农家孩子是骑着牛长大的,辍学在家放牛砍柴的日子里,牛是他最好的朋友,他把唐诗书挂在牛角上,放牛的时候就拿出来读一读,背一背。如此画面,真像是李可染画中的小牧童。

在《白石老人自述》中,齐白石叙说了一段他儿时有关放牛的温情故事:

“祖母担忧我身体不太好,听了算命瞎子的话,说:‘水星照命’,孩子多灾,防防水星,就能逢凶化吉。买了一个小铜铃,用红头绳系在我脖子上,对我说:‘阿芝!带着二弟上山去,好好儿地牧牛砍柴,到晚晌,我在门口等着,听到铃声由远而近,知道你们回来了,煮好了饭,跟你们一块儿吃。’我母亲又取来一块小铜牌,牌上刻着‘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和铜铃系在一起,说:‘有了这块牌,山上的豺狼虎豹,妖魔鬼怪,都不敢近身的。’可惜这个铜铃和这块铜牌,在民国初年,家乡兵乱时丢失了。后来我特地另做了一份小型的,系在裤带上,我还刻过一方印章,自称‘佩铃人’。”

齐白石的祖母和母亲都是不认字的乡下农妇,但她们质朴深厚的爱温暖了齐白石一生,也让他在后来有勇气去面对人生中的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孤独与彷徨。

齐白石的牛自然也就带上了这样温情的色彩,看似草率的几笔,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齐白石的好友胡佩衡曾问齐白石:“能不能从后部画牛?”面对这个有挑战性的问题,齐白石便画出了这样一只牛,并且很认真地回答胡佩衡:“要注意只画一个犄角最有趣味,若画两个犄角部位就不妥当了。尤须注意的是在牛尾旁留一白线,没有白线,牛尾远看是分不出来的。在补景上,一笔画坡,几笔画柳条,都是为了与画牛的笔法相衬。”

从这段话中,齐白石表达了他绘画的核心理念——有趣。无趣还有什么可画的?生活已经很无趣,绘画再无趣,便不要去画画和看画了。我们看似齐白石无意中留下的牛尾旁的白线,原来有如此的作用,齐白石的大写意并非许多人认为的随意而为,老人对画画这件事的认真可见一斑。

而齐白石只谈了笔法的补景,其实也不仅仅这么简单。多年前,我邀请王建南老师和我一起组织和策划北京画院美术馆的公共教育活动,那个周末王老师带着参加活动的孩子们观看展览,当走到这幅画前的时候,小朋友们都不自觉地大笑起来,王老师对嘻嘻哈哈的孩子们抛出一个问题:“现在谁可以告诉我,这幅画画的是什么季节?”孩子们瞬间安静了下来,仿佛这是一个游戏,都全神贯注地在画里找秘密,而一旁的我也好奇起来——这画里还有季节吗?这是我从来没有想过的问题。过了一会儿孩子们陆续说出自己的答案:“是冬天,因为没有树叶。”“是秋天,树叶刚刚掉了。”“是春天,树叶还没长出来。”似乎每个答案都有道理,王老师指着画上的柳条说,你们看看这个柳条是湿润的还是干枯的,孩子们发现齐白石画中的柳条有的是用湿笔画成,有的是用干笔画成,灵动如孩子,他们马上就明白了,大声说道:“是春天!”“是的,是春天,柳条上刚刚有了水分,刚刚变得柔软起来,但是还没到叶子长出来的时候,所以齐白石爷爷画的是早春。”“天啊!”我在心里惊呼,竟然还可以这样。“我再问问你们,能看出来这是一天中的什么时间吗?早上、中午,还是晚上?”“中午?”“不,我觉得是傍晚,因为大地是有阳光的颜色的。”不得不说,孩子们比我强。王老师说:“是的,这是傍晚,夕阳的光照在大地上,那么这头牛它要去哪里呢?”“回家!”“来吧,让我们还原一个场景,在初春时,耕作了一天的牛,迎着夕阳的光缓缓地向家走去。”王老师说给孩子们的就是齐白石艺术的画外之意,这也是齐白石艺术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齐白石常常在画中要给我们说的是一个故事,一种情绪,一个人生的态度。

如果再深一步去看齐白石的牛,或许我们就进入到了儿时小阿芝的视角中,那个跟随在牛后面的人就是手执牛鞭的小阿芝啊,在早春的黄昏赶着牛往星斗塘边的家而去,家中有祖母和母亲在等着,有温热的饭菜在等着,身上佩戴的小铜铃,叮铃叮铃地响起来了……

在中国的艺术史上关于牛的艺术作品并不多,其中比较广为人知的可能就是唐代画家韩滉的《五牛图》了。但如果让你从《千里江山图》《溪山行旅图》《韩熙载夜宴图》《五牛图》等中国名画中来选择最喜欢的作品,我想很多人可能并不会选择《五牛图》。说真的,牛的形象并不是那么适宜用在绘画中,它们太憨厚了,缺少灵动的气息,不够文气,也不够萌,让画家难以有发挥的空间。可是齐白石却偏偏用超出常人想象的视角,把牛画出了与众不同的气质。辛丑牛年的春天来了,或许齐白石这只与众不同的牛,可以带你一起感受下春天的气息。

在北京画院收藏有一幅齐白石画的牛,初看此画的人都会先小小地讶异一下——国画大师齐白石怎么竟然画个牛屁股对着我?这个刷刷两笔画成的牛屁股,是不是齐白石在跟我开玩笑?老爷子是不是不会画牛哇?就这样两笔糊弄完事儿了?

但齐白石真的不会画牛吗?非也。

他在给学生娄师白画的稿子中,专门画过一套牛的形象,这些牛或站,或卧,每一只牛笔墨精简至极,却充满体积感与动态感,从中可见齐白石画牛的功力。其实想来,对于齐白石来说,画牛怎么会难呢?这个出生在湖南湘潭星斗塘边的农家孩子是骑着牛长大的,辍学在家放牛砍柴的日子里,牛是他最好的朋友,他把唐诗书挂在牛角上,放牛的时候就拿出来读一读,背一背。如此画面,真像是李可染画中的小牧童。

在《白石老人自述》中,齐白石叙说了一段他儿时有关放牛的温情故事:

“祖母担忧我身体不太好,听了算命瞎子的话,说:‘水星照命’,孩子多灾,防防水星,就能逢凶化吉。买了一个小铜铃,用红头绳系在我脖子上,对我说:‘阿芝!带着二弟上山去,好好儿地牧牛砍柴,到晚晌,我在门口等着,听到铃声由远而近,知道你们回来了,煮好了饭,跟你们一块儿吃。’我母亲又取来一块小铜牌,牌上刻着‘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和铜铃系在一起,说:‘有了这块牌,山上的豺狼虎豹,妖魔鬼怪,都不敢近身的。’可惜这个铜铃和这块铜牌,在民国初年,家乡兵乱时丢失了。后来我特地另做了一份小型的,系在裤带上,我还刻过一方印章,自称‘佩铃人’。”

齐白石的祖母和母亲都是不认字的乡下农妇,但她们质朴深厚的爱温暖了齐白石一生,也让他在后来有勇气去面对人生中的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孤独与彷徨。

齐白石的牛自然也就带上了这样温情的色彩,看似草率的几笔,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齐白石的好友胡佩衡曾问齐白石:“能不能从后部画牛?”面对这个有挑战性的问题,齐白石便画出了这样一只牛,并且很认真地回答胡佩衡:“要注意只画一个犄角最有趣味,若画两个犄角部位就不妥当了。尤须注意的是在牛尾旁留一白线,没有白线,牛尾远看是分不出来的。在补景上,一笔画坡,几笔画柳条,都是为了与画牛的笔法相衬。”

从这段话中,齐白石表达了他绘画的核心理念——有趣。无趣还有什么可画的?生活已经很无趣,绘画再无趣,便不要去画画和看画了。我们看似齐白石无意中留下的牛尾旁的白线,原来有如此的作用,齐白石的大写意并非许多人认为的随意而为,老人对画画这件事的认真可见一斑。

而齐白石只谈了笔法的补景,其实也不仅仅这么简单。多年前,我邀请王建南老师和我一起组织和策划北京画院美术馆的公共教育活动,那个周末王老师带着参加活动的孩子们观看展览,当走到这幅画前的时候,小朋友们都不自觉地大笑起来,王老师对嘻嘻哈哈的孩子们抛出一个问题:“现在谁可以告诉我,这幅画画的是什么季节?”孩子们瞬间安静了下来,仿佛这是一个游戏,都全神贯注地在画里找秘密,而一旁的我也好奇起来——这画里还有季节吗?这是我从来没有想过的问题。过了一会儿孩子们陆续说出自己的答案:“是冬天,因为没有树叶。”“是秋天,树叶刚刚掉了。”“是春天,树叶还没长出来。”似乎每个答案都有道理,王老师指着画上的柳条说,你们看看这个柳条是湿润的还是干枯的,孩子们发现齐白石画中的柳条有的是用湿笔画成,有的是用干笔画成,灵动如孩子,他们马上就明白了,大声说道:“是春天!”“是的,是春天,柳条上刚刚有了水分,刚刚变得柔软起来,但是还没到叶子长出来的时候,所以齐白石爷爷画的是早春。”“天啊!”我在心里惊呼,竟然还可以这样。“我再问问你们,能看出来这是一天中的什么时间吗?早上、中午,还是晚上?”“中午?”“不,我觉得是傍晚,因为大地是有阳光的颜色的。”不得不说,孩子们比我强。王老师说:“是的,这是傍晚,夕阳的光照在大地上,那么这头牛它要去哪里呢?”“回家!”“来吧,让我们还原一个场景,在初春时,耕作了一天的牛,迎着夕阳的光缓缓地向家走去。”王老师说给孩子们的就是齐白石艺术的画外之意,这也是齐白石艺术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齐白石常常在画中要给我们说的是一个故事,一种情绪,一个人生的态度。

如果再深一步去看齐白石的牛,或许我们就进入到了儿时小阿芝的视角中,那个跟随在牛后面的人就是手执牛鞭的小阿芝啊,在早春的黄昏赶着牛往星斗塘边的家而去,家中有祖母和母亲在等着,有温热的饭菜在等着,身上佩戴的小铜铃,叮铃叮铃地响起来了……

(罗元欣)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