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她题材”影视作品中的“她形象”
《爱的理想生活》剧照
18年前,一部改编自漫画《涩女郎》的女性题材电视剧《粉红女郎》一经播出,便受到追捧,红极一时。万人迷、男人婆、结婚狂、哈妹四种极致化的女性角色,以鲜明的性格塑造保留了漫画的肌理,展现出都市女性不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日前,同样改编自《涩女郎》的电视剧《爱的理想生活》开播,虽口碑不甚理想,却再次收获了较高的关注度。
近年来,《欢乐颂》《二十不惑》《三十而已》《流金岁月》《正青春》等一大批聚焦当代女性的影视作品不断涌现,呈现出社会对于女性群体的关切。女性题材影视作品之所以能够站在风口之上,是因为它们抓住了社会现实的痛点,针对女性在实现社会价值和自我认同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精准发问,即“我们需要荧屏上什么样的女性角色?我们想要成为什么样的女性?”
其实,关于女性题材的创作和讨论一直在进行。从早期艺术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缺席”,到后来陷入家长里短和情感纠葛的桎梏,随后又沉溺在“大女主”的矫饰和“甜宠玛丽苏”的套路。这其中,女性的形象建构、价值观念和自我意识始终处于变化之中。而如今,随着女性意识深度觉醒,“她经济”成为新的市场增长点,影视公司、平台方、演员、观众等多方面一拍即合,更为关注女性成长的母题,衍生出众多品质优良的“她剧集”引爆影视市场热点。
《流金岁月》剧照
现在,愈加成熟且多元的女性题材影视作品展示出了蓬勃的生命力。这些作品多以现实主义笔法描绘出女性生存图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女性面临的现实焦虑,并着重展现了她们面对生活困境时的突破和成长。在年龄焦虑、事业风波、情感危机、阶层差序、婚育选择等困境下,这类作品以正面的鼓励和引导,为思想独立、进步的女性角色鼓与呼。由此,观众对作品产生了共鸣和共情。
与此同时,我们会发现,描绘女性群像的作品更容易获得市场的呼声,原因不外乎如下两方面。一是群像作品基本没有因演员独挑大梁失败而带来的风险,也不容易产生因主角聚焦而导致的人物扁平化、情节过于戏剧化的观感,有助于摒弃角色塑造的套路化模式,实现设置不同类型群像、展示个体不同侧面的目的。二是 “千人千面”的女性们增加了戏剧冲突,使社会话题得以迸发,不同思想观点的碰撞,能为作品获得更多的附加值和关注度。
可以预见,女性题材仍将是影视创作的热门之选。而此类题材作品要走上进阶之路,还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从内心深处尊重女性诉求,站在女性处境,真正贴近女性视角,深挖女性所面临的真实困境,以敏锐的社会观察,有深度的思考,犀利而细腻的表达完成创作。其次,不能用消费主义完成对女性的收编,把女性当作宣传噱头,将作品打造成快消品,也不能失真地孤立贬低男性,转而“男卑女尊”式的极度夸大强调女性的贡献,以完成非此即彼的价值选择。再次,目前此类型作品确实存在脸谱化、同质化的隐忧,人物设置已有既定模式,让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而要想在此类型中突出重围,就需要另辟蹊径,抓住时代变化的新特点,反映社会发展变化的新面貌和新问题。
《三十而已》剧照
我们想成为什么样的女性,便希望荧屏中也能出现那样的女性形象,在她们的选择和成长中观照自己的内心世界,在与他者对话和自我对话中实现自洽,治愈一些焦虑,寻找参照和慰藉。而荧屏中所看到的形象,其实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选择,探索着人们认知和想象的边界。
从根本上说,女性题材的风靡更在于有越来越多的女性渴望被注视、被理解、被关怀、被记录。因此,要想推动女性题材影视作品真正落地生根,不能只有霸道总裁的恋爱脑、打怪升级的女英雄,更要有勇敢面对各种焦虑,在家庭和事业中探索平衡的奋斗女性;不能只突出女性的曼妙身姿、姣好妆容,也要展示女性真实而健康的样貌和体态。未来,我们期待影视作品能够记录和展示更多真实丰富的女性人生,呈现返璞归真的人性本真。(作者:张师迅,系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教师)
原标题:“她题材”迎来爆发 解读影视作品中的“她形象”
(王目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