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以载道——中国与科威特非遗数字展”上线:科技赋能传统文化 非遗助力民心相通

“物以载道——中国与科威特非遗数字展”上线:科技赋能传统文化 非遗助力民心相通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04-09 14:5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物以载道——中国与科威特非遗数字展”展览海报

2021年恰逢中国与科威特建交50周年。为纪念中科两国建交,促进中科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4月8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科威特国大使馆、科威特国驻广州总领事馆主办,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中传创展(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物以载道——中国与科威特非遗数字展”上线,启动仪式同日举行。

嘉宾为展览启幕

启动仪式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港澳台办公室)副局长封立涛、科威特国驻广州领事馆代总领事阿卜杜阿齐兹·阿尔玛哲、佛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张远征分别发表了致辞,指出展览体现了中科双方在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共同抗疫的决心与力量,体现了中科两国文化部门和业界团结合作、共克时艰的作为与担当,证明了中科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高水平。

在熠熠生辉的世界文明体系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满足人的自然需求、社会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活态文化,是人类技术和文化的结晶、创造活动的遗存,也是珍贵的历史见证。展览共分为四大板块:“丝路明珠——‘一带一路’中的东方文化使者”“乘物游心——中国古典雅致生活”“匠心传承——创新赋能传统技艺”“来自科威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了来自中国的瓷器、丝绸、古典家具、地方特色非遗及非遗文创,以及来自科威特的传统萨杜编织和枣椰树等百余件展品。展览聚焦于中国和科威特两国优秀的非遗资源,以承载着中科两国人民智慧与审美结晶的非遗艺术品作为文化符号,向世界展示着两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典雅气度,以及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匠心传承、活态新生。

展厅现场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文化交流是沟通心灵的桥梁,在国际交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国之交在于民相亲,“物以载道——中国与科威特非遗数字展” 以科技为传统文化赋能,采用AR技术拍摄制作沉浸式数字展厅,只需手机扫码即可随时随地欣赏展览,有助于拉近中科两国人民的距离,增进两国人民对彼此的了解,助力中科两国人文交流蓬勃开展。数字展将持续至7月8日。

(图片由活动方授权使用)

【责任编辑:曹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