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 上海工业遗存“再利用”展现百年杨浦历史风貌

(周卓傲 李秋莹 徐明睿 )中国第一家机器造纸厂、第一座机器棉纺织厂、第一座陆上水厂、最早的煤气供热工厂……有着“中国近代工业文明长廊”美誉的杨浦滨江,是上海乃至中国近代工业最重要的发源地之一。

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 上海工业遗存“再利用”展现百年杨浦历史风貌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1-05-18 18:12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21-05-18 18:1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上海工业遗存“再利用”展现百年杨浦历史风貌

老厂房变身杨浦滨江畔新步道杨浦区新闻办供图

中新网上海5月18日电 (周卓傲 李秋莹 徐明睿 )中国第一家机器造纸厂、第一座机器棉纺织厂、第一座陆上水厂、最早的煤气供热工厂……有着“中国近代工业文明长廊”美誉的杨浦滨江,是上海乃至中国近代工业最重要的发源地之一。借助工业遗存的“再利用”,杨浦滨江这些“工业锈带”已经转变为开放共享的“生活秀带”。

杨浦区滨江办常务副主任、滨江公司董事长左卫东介绍,杨浦区对滨江区域的规划研究和城市设计历时十余年。在杨浦滨江南段岸线上,共有规划保护保留的历史建筑24处66幢,总建筑面积达26.2万平方米,除此之外还有一大批极具特色的百年工业遗存,这些重要的历史遗存特色鲜明、保存良好,赋予了杨浦滨江独特的空间特征。

以制皂为主题的景观与体验中心的上海制皂厂、将“纺织”的概念融入其中,营造了“绿色编织,水岸迷径”公共空间的十二棉纺织厂、“修旧如旧”将作为世界技能博物馆的永安栈房、从“工业风”变成了“二次元”红色电厂,对于这些历史保护建筑,杨浦区按照“重现风貌、重塑功能、重赋价值”的原则,分别进行了修缮保护。据介绍,杨浦区2021年还将完成2处公共空间历史保护建筑修缮工作,面积为1.25万平方米,2022年完成6处公共空间历史保护建筑修缮工作,面积为4.74万平方米。

俯瞰杨浦滨江 杨浦区新闻办供图

在维持建筑整体风貌的基础上,杨浦滨江岸线还着力打造博物馆群落。已经建成的上海自来水科技馆、中国救捞陈列馆和正在建设中的世界技能博物馆、涵芬楼文化中心等,都提升了建筑的可阅读性,留存了珍贵的城市记忆,成为城市有机更新的示范区域。

互动影像展示盒、触控的电子书架、“5G+8K”“3D mapping”高科技展陈,在上海杨浦滨江的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杨浦的过去和未来在这座由始建于1902年的“祥泰木行”旧址改建而成的建筑中通过数字化形式交替上演。

“借助高科技展示技术,展馆展陈内容可以实时更新,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过去展览内容长时间不变的问题。”杨浦滨江公司副总经理钱亮告诉中新网记者,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里留有大量公共开放的空间,并特别设有一个“人民建议征集平台”,来馆观众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注册账号,对区域建设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还可以实时了解办理进展。

  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高科技展陈 周卓傲 摄

值得一提的是,在旧改过程中,杨浦滨江积极开展“城市乡愁”项目,通过影音、影像,实物收集等方式,记录“滨江人家”的生活变化,展现滨江的时代变迁。在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中,也专辟了“城市乡愁”互动展区,来馆参观的外来游客可以通过视频短片,了解旧改背后的故事。而那些曾因旧改搬离滨江的居民,可以根据自己先前所住街道,在“街道界面”上查看旧改前全家与老屋的合影。

左卫东表示,杨浦滨江确立了“以工业传承为核”的设计理念,希望既把工业历史保护好,又使得现实与传统交相辉映,让每一个来到杨浦滨江的人,都能够阅读这座城市的建筑,感受这座城市的肌理,感悟这座城市特有的历史文化风貌。(完)

(周卓傲 李秋莹 徐明睿)

【责任编辑:曹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