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时代影像书写辉煌党史

《中流击水》《光荣与梦想》《大浪淘沙》3部作品表现的历史时期不同,《光荣与梦想》历史跨度35年,涉及多个革命阶段;《大浪淘沙》横跨26年党史革命史;《中流击水》表现的则是1919年至1928年10年的革命历史。

以时代影像书写辉煌党史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06-23 10:35
2021-06-23 10:3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以时代影像书写辉煌党史(深观察)

  《觉醒年代》剧照

出品方供图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电视剧《觉醒年代》《大浪淘沙》《中流击水》《光荣与梦想》《百炼成钢》《大决战》等交相辉映荧屏,提升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的创作水准。梳理其中的思想内涵与艺术经验既有助于总结此类题材剧创作的多种可能,也有助于更好地引导观众从中感悟初心、汲取力量。

寻求精神内蕴的新表达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至今,经过多年积累,佳作频频,已成为国产电视剧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创作品类。新世纪初的《长征》《延安颂》形成了伟人形象塑造亲民化、兼顾宏大叙事与情感表达的基本路径。近年来,《海棠依旧》《彭德怀元帅》《外交风云》《绝命后卫师》等在表现内容和艺术探索上更具新意,达到了此类题材创作的高峰。

在此基础上,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影视剧推陈出新的难度更大,创作者倾尽艺术才情,用作品回馈了观众期待。《觉醒年代》《大浪淘沙》《中流击水》《光荣与梦想》等影视剧主创坚持正确历史观,力图真实还原与再现历史,努力表现老一辈革命家的过人之处与个性特质,积极寻求艺术表现与历史真实的有机统一。《觉醒年代》的编剧龙平平深入研究党史几十年,剧本创作达6年之久,此前又有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的成功编剧经验。该剧跳出一般主题性创作容易落入的“主题先行”窠臼,将视角前移,聚焦1915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前风云激荡的社会思潮和历史嬗变轨迹,艺术再现了新文化运动中各种主义交锋、较量的过程,从而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成立所植根的深厚历史背景与思想文化基础。编剧通过表现陈延年、陈乔年兄弟试验探索无政府主义,最终信仰父亲陈独秀选择的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巧妙地将家庭人伦冲突、思想文化交锋、社会改造与民族出路的探索结合在一起,深化了父子冲突背后的精神蕴涵与家国情怀,有力揭示了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在深耕党史革命史、寻求新发现与新表达方面,《大浪淘沙》的探索同样富有特色。该剧围绕13位“一大”代表的命运沉浮展开,以毛泽东等坚定的共产党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为主线,对叛变革命的张国焘,变节的包惠僧,汉奸陈公博、周佛海等人的刻画,也建立在史料钩沉、研究的基础上,真实还原了革命斗争的复杂性。

剧作为本、创意为先。唯有深挖党史革命史富矿,才有可能推陈出新。

塑造鲜活的人物群像

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电视剧虽然都有三四十集甚至更长的叙事容量,但与党史革命史的丰富史实相比,容量都非常有限,存在如何剪裁、聚焦的问题。叙事结构、人物群像塑造始终是剧作的核心,在这方面,相关剧作通过确立鲜明的主题立意,对史料进行合理剪裁,进而统领全剧,让作品既主旨鲜明,又生动感人。

《中流击水》《光荣与梦想》《大浪淘沙》3部作品表现的历史时期不同,《光荣与梦想》历史跨度35年,涉及多个革命阶段;《大浪淘沙》横跨26年党史革命史;《中流击水》表现的则是1919年至1928年10年的革命历史。这3部作品都是以毛泽东为叙事中心,他的革命斗争史是全剧重点,毛泽东与杨开慧的爱情在剧中也占据相当分量,人物形象立体可感、真实可信。

几部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电视剧的人物群像塑造颇多可圈可点之处。《觉醒年代》围绕北大新文化运动建构戏剧冲突与叙事结构,陈独秀才气纵横、襟怀坦荡,蔡元培、李大钊、毛泽东、陈延年、辜鸿铭等人物群像也性格各异,塑造得十分精彩。《光荣与梦想》的人物角色最多,演员阵容强大,仅毛泽东一人,就有3位演员出演。《中流击水》中的李大钊、孙中山、周恩来、瞿秋白等人物也给人留下了较深的印象。《大浪淘沙》围绕“一大”代表的作为与选择相形对写,展现出意志坚定的毛泽东与投机的张国焘、颓唐的包惠僧的判然有别,剧中当代年轻人的视角起到了沟通创作者与观众的作用,形成了全剧多重对话关系。

在对白风格上,几部作品带有不同程度的政论体论辩色彩,贯穿在不同主义的交锋较量中,也体现在历史人物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激烈争论里。政论体对白有力表现了人物激情丰沛的精神世界与理性思辨的特征,很好地还原了思想活跃、争鸣交锋的时代气质,也推动着整部剧的情节发展与戏剧冲突。

打造诗化影像与传神细节

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电视剧创作在影像手法方面的进步十分突出。《觉醒年代》第3集毛泽东的出场调动了多种手段,意象丰富、意蕴深厚——一沟死水,对应着闻一多的新诗意象;鱼缸中看似自由、实则被困却不自知的金鱼,喻示着彼时百姓的生存境况;泥泞路上的小商贩,牵着牛的农民,乞丐,孩子,横行霸道的军阀队伍,看客,拄棍摸索的盲人,呈现出特定时代蒙昧、衰败、贫富悬殊的景象。此时,升格镜头配以雄浑音乐,渲染出提振人心的场景氛围,青年毛泽东拿着《新青年》杂志冒雨奔跑,“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象征着新青年正在奋力开辟中国的新道路,给国家民族带来新希望。再如第35集,李大钊在书本上发现一只蚂蚁,影像用特写加柔光、逆光来凸显蚂蚁意象,正所谓“生如蝼蚁当立鸿鹄之志,命薄似纸应有不屈之心”。其后,陈独秀和李大钊到戏院发传单,楼下的戏台正上演京剧著名剧目《挑滑车》——高宠以一己之力连续挑翻11辆滑车,在挑第12辆时英勇战死,戏词“单枪匹马把贼剿”,喻示着陈李二人试图唤醒国人的壮举,“英雄倒地”的悲壮也暗示了李大钊后来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悲壮。

《中流击水》中,李大钊应周恩来之邀到南开演讲,通过皮鞋这种舶来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洋为中用的道理讲述得深入浅出,“鞋子”意象丰富隽永。《光荣与梦想》中,打动无数观众的毛泽东与杨开慧的生离死别以及独特的长镜头、水下摄影等手段,带给观众沉浸式的审美体验,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诗化艺术效果。

当然,个别作品也存在生硬转场、台词和表演略显粗糙等遗憾,但总的来看,这些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都堪称浓墨重彩的献礼华章。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

戴 清

(戴 清)

【责任编辑:徐子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