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少年》熟悉的旋律响起,王仁君饰演的青年毛泽东奋力奔跑,意气风发。这两天,电影《1921》的推广曲《少年》MV(Music Video,音乐短片)在朋友圈刷屏。耳熟能详的旋律,连接当下与历史,实现青年之间的百年对话。
图说:《1921》海报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少年》MV的前半部分聚焦百年前从四面八方汇聚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共产党员,后半部分则展现了“蛟龙嫦娥,飞天入海一起探索。汶川救难,武汉的逆行者”,展现了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不忘初心,在新时代朝气蓬勃。
文化具有引领作用,把红色题材所蕴含的价值观,通过年轻人喜欢的形式传递给他们。近年来,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杂技剧《战上海》、电视剧《觉醒时代》、电影《1921》等文艺作品,给出了很好的示范,让年轻人在历史印记中感受那抹红色。
真正的历史本身就非常打动人。参加“一大”的代表,最年长的何叔衡不过45岁,最年轻的刘仁静只有19岁,15位与会者的平均年龄28岁。他们将自己的生活,甚至生命,与国家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看似很简单,其实很震撼,这足以让当下年轻人产生共振。
历史必须要有新的视角和新的表达方式,才能符合当今的观众,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审美。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中,少年小光为了掩护李侠而牺牲。李侠亲眼目睹战友身亡,脑海中闪现的都是他们在延安时的美好。许多在现场观看舞剧的观众,在这一段演出的时候,往往会流出感动的泪水。
人的情感是共通的,当你真正去了解革命志士,了解他们当时满怀信仰的样子时,你就会感受到真实,这正是红色文化穿透人心的力量。英雄也是平凡人,他们为了守护千千万万普通人的幸福而甘愿付出自己的生命,这种崇高和伟大都植根于最素朴的生活中。
把革命事迹和红色基因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给受众,在红色文化中感受到先辈们的“烟火气”,从而打破年代的“厚重感”,将进一步激励新时代青年肩负重任,砥砺前行。
方翔/文
(方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