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1921,跨越百年回答今天的青年之问

导演黄建新说,执导电影《1921》要阐述心头一直萦绕的两个点,这也是他在《建党伟业》之后想要更深入求索的细节。从这个意义讲,《1921》在高度聚焦中共一大前后波澜壮阔的历史的同时,跨越百年回答了2021年的青年之问:一个国家的年轻人什么样,这个国家的未来就是什么样。

重返1921,跨越百年回答今天的青年之问

来源: 文汇报
2021-07-02 08:5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来源标题:重返1921,跨越百年回答今天的青年之问

导演黄建新说,执导电影《1921》要阐述心头一直萦绕的两个点,这也是他在《建党伟业》之后想要更深入求索的细节。

毛泽东年轻时曾说过,如果我们有坚强的信念,能够发动人民,我们用40年,甚至30年的时间就可以改变中国。实际上,从1921年到1949年,那一群人只用了28年便教日月换了新天。他们为什么能做到?20世纪初叶,中国社会大大小小的政治团体超过2000个。那么多组织,为什么偏偏是年轻的他们能够开天辟地?

《1921》在上海国际电影节首映后,许多人的观后感里有个词高度重复:青春。

青春固然与年龄相关。1921年,那是一群20来岁的年轻人,最小的甚至还不满20岁,他们是百年前的90后、00后。如电影所示,那个年纪的人,他们有勾肩搭背的友情、有纯真浪漫的爱情,也有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1921》即用真实、生动、鲜活的细节,勾出了百年前充满着“生活毛边”的青春态,看起来,与2021年的青年人并无二致。

青春的全部意义又远不止于此。《1921》里,那群年轻人或许上一秒还在因初到繁华都市而兴奋雀跃,下一秒就会为社会底层劳苦大众揪心落泪;前一幅画面还是年轻的他们为“没有自己的火种”而怅惘苦闷,镜头一转,同样一群人已经在会议桌上挥斥方遒、指点江山了。他们中,有的人为革命身陷囹圄,却不改救亡图存初心;有的人冒着被捕风险,重返被查封的印刷厂印刷杂志以启民智、聚民心;还有的人投身工人运动,领导劳动人民群众奋起抗争,头破血流也不后退一步……潜入历史的“横截面”,电影《1921》更让人震撼的,是这样的青春:朝气蓬勃的他们,肩上有清风明月,心底更压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千钧重担。

正因为用电影手法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摆渡着今人的感同身受,大银幕下的年轻人会发现,当百年前的友情、爱情、好奇心遇上了更为炙热的情感——对马克思主义的激情、对拯救中国的激情、对社会底层苦难中国人的关怀温情——如此融入了家国理想的青春,才可能建功立业。而所有百年来我们所看到的中国大地上的客观变化、改天换地,都是百年前那群青年人初心与理想的实践历程。

回到最初的问题,那不仅仅是创作者想要追问的,而是2021年、当下这个时代的鲜活命题——何谓青年。从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的大赢家《山海情》《觉醒年代》,到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片《1921》,年轻人爱上主旋律并不吝赞美,其实也是自身的心理投射。今天的青年,越来越多地思考类似问题:我们的青春价值何在?我们的未来何在?中国未来何在?

从这个意义讲,《1921》在高度聚焦中共一大前后波澜壮阔的历史的同时,跨越百年回答了2021年的青年之问:一个国家的年轻人什么样,这个国家的未来就是什么样。

导演黄建新说,执导电影《1921》要阐述心头一直萦绕的两个点,这也是他在《建党伟业》之后想要更深入求索的细节。

毛泽东年轻时曾说过,如果我们有坚强的信念,能够发动人民,我们用40年,甚至30年的时间就可以改变中国。实际上,从1921年到1949年,那一群人只用了28年便教日月换了新天。他们为什么能做到?20世纪初叶,中国社会大大小小的政治团体超过2000个。那么多组织,为什么偏偏是年轻的他们能够开天辟地?

《1921》在上海国际电影节首映后,许多人的观后感里有个词高度重复:青春。

青春固然与年龄相关。1921年,那是一群20来岁的年轻人,最小的甚至还不满20岁,他们是百年前的90后、00后。如电影所示,那个年纪的人,他们有勾肩搭背的友情、有纯真浪漫的爱情,也有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1921》即用真实、生动、鲜活的细节,勾出了百年前充满着“生活毛边”的青春态,看起来,与2021年的青年人并无二致。

青春的全部意义又远不止于此。《1921》里,那群年轻人或许上一秒还在因初到繁华都市而兴奋雀跃,下一秒就会为社会底层劳苦大众揪心落泪;前一幅画面还是年轻的他们为“没有自己的火种”而怅惘苦闷,镜头一转,同样一群人已经在会议桌上挥斥方遒、指点江山了。他们中,有的人为革命身陷囹圄,却不改救亡图存初心;有的人冒着被捕风险,重返被查封的印刷厂印刷杂志以启民智、聚民心;还有的人投身工人运动,领导劳动人民群众奋起抗争,头破血流也不后退一步……潜入历史的“横截面”,电影《1921》更让人震撼的,是这样的青春:朝气蓬勃的他们,肩上有清风明月,心底更压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千钧重担。

正因为用电影手法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摆渡着今人的感同身受,大银幕下的年轻人会发现,当百年前的友情、爱情、好奇心遇上了更为炙热的情感——对马克思主义的激情、对拯救中国的激情、对社会底层苦难中国人的关怀温情——如此融入了家国理想的青春,才可能建功立业。而所有百年来我们所看到的中国大地上的客观变化、改天换地,都是百年前那群青年人初心与理想的实践历程。

回到最初的问题,那不仅仅是创作者想要追问的,而是2021年、当下这个时代的鲜活命题——何谓青年。从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的大赢家《山海情》《觉醒年代》,到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片《1921》,年轻人爱上主旋律并不吝赞美,其实也是自身的心理投射。今天的青年,越来越多地思考类似问题:我们的青春价值何在?我们的未来何在?中国未来何在?

从这个意义讲,《1921》在高度聚焦中共一大前后波澜壮阔的历史的同时,跨越百年回答了2021年的青年之问:一个国家的年轻人什么样,这个国家的未来就是什么样。

(王彦)

【责任编辑:徐子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