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融合再展国学魅力 ——第八届“北京孔庙国子监国学文化节”圆满落幕

创新融合再展国学魅力 ——第八届“北京孔庙国子监国学文化节”圆满落幕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09-29 16:2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9月28日,第八届“北京孔庙国子监国学文化节”落下帷幕。闭幕式当天恰逢孔子诞辰日,社会各界人士、专家学者和孔氏后裔代表等100余人齐聚孔庙,举办了庄重的祭孔大典。

祭孔大典现场照片

祭孔大典作为孔庙博物馆每年例行的重要文化活动,由迎神、初献、亚献、终献、送神和望燎等环节组成,至今已成功举办了12年,旨在向社会各界和各国友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

本届国学文化节从9月23日持续到28日,设立了主分会场,推出了国学大典、国学讲堂、国学体验、国学传承等多种形式共23场精品国学活动。国学爱好者可以通过参加线下活动或观看网络直播,在“第二现场”关注各个会场的精彩内容。据统计,现场活动累计吸引了1200余人到场参加,300万人次通过网络观看直播。

文化遗产申遗 讲好中华文化故事与精髓

每届国学文化节都会在内容和形式上力求创新,引入更多名家大咖参与到活动中。本届国学文化节首次与《中华文化大讲堂》合作,在主会场隆重推出特色内容和创新亮点环节——“中华文化大讲堂国学文化节专场”活动,共同提升“大众文化底蕴,树立文化自信”。

讲堂开场活动特别邀请到中央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学院院长,中华文化大讲堂组委会主任单霁翔,他以《留住城市文化的根与魂》为主题,生动讲述了绵延7.8公里长的北京中轴线的历史演变与留给当代珍贵的文化遗产,从中揭示了其背后蕴含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礼制文化、营城理念以及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的价值意义。

“北京中轴线不是一条普通的建筑物堆积成的轴线,也不是普通的道路串起来的线”单霁翔说,“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都集中体现在轴线之上,是一条有着丰富文化内涵传统的中轴线,也是继续发展的中轴线。”同时他还特别提到了北京中轴线区域文物活化的意义,“通过对文物建筑的合理利用,比如建成博物馆将它们展示出来、举办文化活动等,让更多人感受到中轴线对现实生活的意义。加大宣传,把我们的研究成果、修缮保护的进展及时告诉公众和世界各地的旅游者,让他们能够理解中轴线的文化历史。”

近些年国学推广越来越重视与人们的实际生活相结合,重读经典、学习礼仪、欣赏古乐之外,通过对北京中轴线申遗工作的关注与宣讲,让大众可以通过亲近历史、触摸历史的鲜活方式,感悟、学习博大精深的国学文化。

活态文化空间 国学传播有了更多新阵地

吉祥大戏院上演昆曲经典剧作《牡丹亭》

在扎实推进首都“四个中心”建设工作,尤其是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大背景下,近些年城市文化空间快速增多,为大众提供了阅读、学习的新场所。本届国学文化节尤其注重与文化空间的深入合作,比如与布衣古书局合作的“找胡同,摸古书”活动,从了解、学习、翻看更多元的角度来增加参与者对古书的认知,切身体会古籍之美。在紫金城市书院分会场,邀请到梁大成老师教授国画绘画技巧。另一场《穿越千年·甲骨文书法》活动则通过对甲骨文的学习与书写更好的认识先民的文化与智慧。在阔别28年刚刚重张不久的吉祥大戏院,不仅上演了昆曲经典剧作《牡丹亭》,还为现场观众讲解了角色、妆扮以及如何欣赏昆曲,帮助观众细品清雅唱词,充分感悟昆曲的艺术魅力。分会场体元书院推出的“善爱小国医培养计划”课程,主要面向家庭,通过有深度又趣味盎然的内容设置与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授课形式,着眼于中医启蒙教育,以中医经典精神为宗旨,把中医思维深植到生活中,并形成生活习惯与价值观。

《穿越千年·甲骨文书法》讲座

国学文化节邀请名师走入城市文化空间,设计不同主题活动,为大众搭建一个深入学习不同国学文化内容的平台,同时联合这些空间开发与国学文化相关的新活动、新内容,乃至形成独有的特色主题,从而打造活态文化空间,充分放大空间价值,为大众奉上更多更精彩的文化内容和活动。

主题鲜明多样精彩活动再掀国学热潮

本届国学文化节在内容、主题设置时综合考虑了参与者的兴趣方向、接受能力以及体验效果等多方面因素,通过听讲、欣赏、实践等方式,覆盖到不同群体、不同年龄段,力求为大众提供多维度、多类型的活动内容,其目的就是希望更多人能够走进国学世界。

古法拓印活动分会场照片

在古法拓印活动分会场,这门古老、冷门的拓印技法吸引了众多参与者。将纸覆在碑上刷磨揭下,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却考验着人的耐心、检验着人的初心。在活动现场,参与者都可以亲手制作一张自己的拓片,在学习理论知识、欣赏古法技艺之余,通过亲手拓印古碑上的文字或图案,感受拓碑技艺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参与者多数都是第一次接触古法拓印,生动有趣的活动内容,唤起了更多人对国学文化的关注。“陪你长大说国学”系列新书发布会上,书作者围绕“生活里寻觅国学的魅力”这一主题,解读传统文化对于青少年生活的指导作用,引导人们关注国学传统文化的传承,并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让他们走近国学、学好国学。

古代服饰专题讲座、敦煌题材读书分享会、抚琴赏乐、汉字创新展……每场活动的主题都以鲜明、垂直为特色,不同的国学爱好者都能从中选择出自己喜欢的内容。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连续举办多年的国学文化节,在引领大众认识国学、了解国学、体验国学、热爱国学的过程中,不仅成为东城区乃至北京国学领域最具品牌号召力的系列文化活动,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促进“文化+”跨界融合,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注:图片已授权使用)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