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天红烛》亮相第九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受好评

《霜天红烛》亮相第九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受好评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10-03 17:2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一山复一山,一岭高一岭。学堂遍黄冈,处处读书声。百年老师范,代代铸师魂。初心似红烛,不畏霜天永放光明。”10月2日晚,大型黄梅戏音乐剧《霜天红烛》亮相第九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演员们感情充沛,功底深厚,台词精彩,绘声绘色地向观众们诠释了一批山区教师在艰苦条件下,不惧困难,坚守教师岗位的师范精神,赢得了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与赞叹。

《霜天红烛》演出剧照

《霜天红烛》是一台融红色文化和教师教育题材于一体的大型校园黄梅戏音乐剧。以黄冈师范学院红色校史为背景,以百年老校“甘于坚守”为主题,讲述了以黄师兰为代表的教师群体在革命战争年代不怕牺牲,坚持办学、“一根教鞭伴终身”、“薪火相传、初心不改”的感人故事。全剧以黄师兰在黄州师范求学执教经历为主线,演绎了黄州师范在经历战乱与炮火,停办与复办后的黄州师范依旧坚守教育的黄师精神。剧中黄师兰在经历爱人牺牲,抗日战火后依旧坚守在教师岗位上,并毅然决然的将自己的子女送往苏区执教。该剧以小见大,通过讲述黄师兰奉献在教师岗位上的一生,反映了黄师学子立德树人,坚守岗位的师范精神。

《霜天红烛》演出剧照

现场观众林女士说:“以前上高中的时候,经常老师会给我们讲‘黄冈中学、黄冈密卷’,我们都把黄冈教育视为神话,今天我有幸成为了人民教师中的一员,来到现场观看《霜天红烛》这部戏,感触良多,正是一代又一代无数个‘黄师兰’无私的付出,才造就如今黄冈成为基础教育的高地,我们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学习‘黄师兰’这种精神,教书育人,为基础教育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传承红色基因,既是我们的政治任务,也是我们的政治责任。今年九月份,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邀请《霜天红烛》亮相甘肃卫视《大戏台》,受到线上线下观众好评。党史专家、中共甘肃省委党校(行政学院)讲师吕倩还从党史的角度分享了《霜天红烛》的现实意义。

《霜天红烛》演出剧照

黄冈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基家说:“源于师范,兴于师范,强于师范;《霜天红烛》是一部大别山区百年老师范的缩影,是一位一生与黄州师范生死相依的女教师一生的艺术再现,是一部解密“黄冈基础教育品牌”神话的作品。正是无数个“黄师兰”坚守三尺讲台、奉献毕生心血,才能让“万千红烛遍鄂东,光照山乡到如今”。

《霜天红烛》剧目是《大别山红色薪传》剧目的姊妹篇。该剧由王立兵、陈向军担任总策划,黄冈师范学院特聘教授、国家一级编剧侯露担任编剧,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张辉担任导演,黄冈师范学院音乐与戏剧学院、黄梅戏学院院长段友芳担任艺术总监和副导演,教师丁永钢作曲,潘柠静饰演“黄师兰”,国家二级演员吴进良饰演“罗培刚”,赵华、鲁昆鹏、李婧娴、王海燕、王昊天等130余名师生参演。

《霜天红烛》演出剧照

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冈市的黄梅县,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黄冈师范学院作为黄冈唯一一所本科高校,一直致力于黄梅戏的传承、保护和发扬光大。从2010年开始,学校就与湖北省黄梅戏剧院合作开展黄梅戏教学和研究。2016年,学校与湖北省黄梅戏剧院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建立黄梅戏产业学院,设置黄梅戏本科专业,在黄梅戏学院这个命运共同体之下,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戏曲传承发展共同培养人才。

(图片授权我网使用)

【责任编辑:程尔凡】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