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总监制黄建新:“第七穿插连”是虚构的,一辆坦克道具造价一百多万

“我们以前比较了解的是朝鲜战场的西线作战,比方《上甘岭》等电影,但对东线作战了解得比较少,其实东线作战更加艰苦。”  关键是,《长津湖》中表现的是中国人的情感,“《长津湖》是中国人拍的,包括对待战争、和平的态度,对待兄弟姐妹的态度,完全是中国人精神世界里的东西。

《长津湖》总监制黄建新:“第七穿插连”是虚构的,一辆坦克道具造价一百多万

来源:千龙网    2021-10-08 11:23
来源: 千龙网
2021-10-08 11:2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我们以前比较了解的是朝鲜战场的西线作战,比方《上甘岭》等电影,但对东线作战了解得比较少,其实东线作战更加艰苦。”对于《长津湖》的总监制黄建新来说,拍摄电影《长津湖》,对于展现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伟大精神,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那时候我们的武器装备,距离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有巨大的差距。我们能打赢这场仗,就是靠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值得我们用一部电影来讴歌。”

“第七穿插连”是虚构的

黄建新16岁入伍,比《长津湖》中易烊千玺饰演的19岁的伍万里,还年轻3岁。“军队是一个讲集体意志力的团体,必须要有钢铁般的纪律和意志。你当兵后,就会特别守时,特别坚毅,坚持力、持久力也会变强。”

《长津湖》中的“第七穿插连”战士们展现出来的,就是强大的凝聚力,“战士们在那么艰难的情况下,在超出体能极限、没有吃的、衣服不够、弹药不足的情况下,面临数倍于自己的敌人和强大武器,打到只剩最后一人还要打,这就是我们要宣扬的精神,我们需要这样的精神。”

黄建新告诉记者,长津湖战役上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片中的‘第七穿插连’是虚构的,毕竟《长津湖》是故事片,如果太过写实,很难写得下去。”尽管如此,影片在故事背景的设置上参考了许多方面,因为长津湖战役是一个巨大的战役,除了大家熟知的消灭“北极熊团”外,还有很多别的战斗,包括战斗英雄杨根思打到全连只剩他一人的时候,依然抱着炸药包冲向了美军;还有连美军看到后都脱帽敬礼的“冰雕连”,“这些组合起来,才是长津湖战役的规模。”

一辆坦克道具造价一百多万元

“这次《长津湖》的制作难度,超乎了我们的预估,也超出了我的经验。”已经在电影圈浸淫40多年的黄建新,依然每天都面临新的挑战。《长津湖》由陈凯歌、徐克、林超贤三位导演联合拍摄,每人一个组,每组人员最多的时候有2000人,再加上AB组,一共是7个组。作为总监制,黄建新需要协调好这些剧组的拍摄工作,保证拍摄任务的顺利完成,工作非常有挑战性。

最多的时候,有六七千人在现场工作,而且大部分都是夜戏,“难度非常大,那就只能努力,大家就拼命去做,努力去完成它。”

《长津湖》中有大量的特效镜头需要完成,由于工作量大,导演们只能一边拍摄,一边做特效,将近40多家来自全球的特效公司参与了《长津湖》制作,“因为没有一家公司能打包票完成。”

要说难度最大的,首先是装备。“如果按一个组拍,这个戏至少得拍一年半,但我们希望今年能够上映,所以就开了三个组”。拍摄时需要大量的武器道具,比如美军的坦克。黄建新记得,《决战中途岛》的导演罗兰·艾默里奇来中国的时候,自己问他,片中拍摄时用了几辆真坦克,艾默里奇说3辆,剩下的都是CG特效做的,而《长津湖》中剧组使用的坦克道具是40多辆。“那些老坦克开不快,开不出冲刺的感觉,我们自己做了30多辆坦克道具,每辆造价一百多万元,是真能跑起来的那种,光是这块就花了几千万元。”

其次是规模。比如片中美军越过三八线,会有大量的车队和坦克以及士兵坐在上面经过,摄影机需要拍摄到人的特写,“这些镜头的要求就特别严,这一严,电影就翻倍的难。”

一次工业电影的成功尝试

在黄建新看来,这次《长津湖》的集体创作,更像是一次中国“工业电影”的尝试,“我们把剧本、结构分完以后,在里面做一些细节联想,在文学阶段就把这些事情完成。然后大家分头去拍,拍完互相去参照,如何衔接自己拍的部分。剧组还有十几个协调组,针对服装化妆道具、演员、拍摄计划、布景和天气等,大家每天保持沟通,有问题提出来立刻开会解决,最终完成结构上的衔接。”

黄建新认为,工业电影讲究规矩,不能随心所欲,它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由一个巨大的体系来保证导演之间的衔接。导演们主要的精力还是放在人物的创作上,“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但现在可以按部就班推动。这是中国电影在制作上的一个进步。”

片中的情感部分好莱坞也拍不了

在黄建新看来,战争片就得把战争拍得真实、残酷。“拿长津湖战役来说,它不是一个小小的战斗,它是有规模的。《长津湖》这次是真正的战争片拍法,跟《上甘岭》《英雄儿女》比较,《长津湖》的规模大得太多了,不在一个等级上。”

关键是,《长津湖》中表现的是中国人的情感,“《长津湖》是中国人拍的,包括对待战争、和平的态度,对待兄弟姐妹的态度,完全是中国人精神世界里的东西。这样的电影,好莱坞也没法拍。”

如何拍出《长津湖》的真实和残酷呢?黄建新说,首先是要客观反映双方在武器上的差距。美军仁川登陆的时候就有航母了,而我们国家2012年才有航母“辽宁舰”,中间差了六十多年;那个时候联合国军就已经武装到牙齿了,而我军很多战士背的是还从日本人手里缴获的“三八大盖”(三八式步枪),“但就在这样的装备差距之下,我军还是毅然入朝作战打击侵略者。只有把这种差距客观地表现出来,才会觉得志愿军战士们的精神是伟大的。”

此外,《长津湖》中出现的战斗都是近距离作战,因为当时我军连火炮都没有,只能是晚上偷袭,“那时候的飞机没有那么多红外线,也没有现在的导航定位系统,要有照明才能扔炸弹。志愿军就是靠敌机不能大规模夜间行动的时机,我们才逼上去打,靠这个打法把他们打傻了。”

“看完《长津湖》,一定会让你热血沸腾,更爱这个国家。”黄建新这样说道。

“我们以前比较了解的是朝鲜战场的西线作战,比方《上甘岭》等电影,但对东线作战了解得比较少,其实东线作战更加艰苦。”对于《长津湖》的总监制黄建新来说,拍摄电影《长津湖》,对于展现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伟大精神,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那时候我们的武器装备,距离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有巨大的差距。我们能打赢这场仗,就是靠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值得我们用一部电影来讴歌。”

“第七穿插连”是虚构的

黄建新16岁入伍,比《长津湖》中易烊千玺饰演的19岁的伍万里,还年轻3岁。“军队是一个讲集体意志力的团体,必须要有钢铁般的纪律和意志。你当兵后,就会特别守时,特别坚毅,坚持力、持久力也会变强。”

《长津湖》中的“第七穿插连”战士们展现出来的,就是强大的凝聚力,“战士们在那么艰难的情况下,在超出体能极限、没有吃的、衣服不够、弹药不足的情况下,面临数倍于自己的敌人和强大武器,打到只剩最后一人还要打,这就是我们要宣扬的精神,我们需要这样的精神。”

黄建新告诉记者,长津湖战役上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片中的‘第七穿插连’是虚构的,毕竟《长津湖》是故事片,如果太过写实,很难写得下去。”尽管如此,影片在故事背景的设置上参考了许多方面,因为长津湖战役是一个巨大的战役,除了大家熟知的消灭“北极熊团”外,还有很多别的战斗,包括战斗英雄杨根思打到全连只剩他一人的时候,依然抱着炸药包冲向了美军;还有连美军看到后都脱帽敬礼的“冰雕连”,“这些组合起来,才是长津湖战役的规模。”

一辆坦克道具造价一百多万元

“这次《长津湖》的制作难度,超乎了我们的预估,也超出了我的经验。”已经在电影圈浸淫40多年的黄建新,依然每天都面临新的挑战。《长津湖》由陈凯歌、徐克、林超贤三位导演联合拍摄,每人一个组,每组人员最多的时候有2000人,再加上AB组,一共是7个组。作为总监制,黄建新需要协调好这些剧组的拍摄工作,保证拍摄任务的顺利完成,工作非常有挑战性。

最多的时候,有六七千人在现场工作,而且大部分都是夜戏,“难度非常大,那就只能努力,大家就拼命去做,努力去完成它。”

《长津湖》中有大量的特效镜头需要完成,由于工作量大,导演们只能一边拍摄,一边做特效,将近40多家来自全球的特效公司参与了《长津湖》制作,“因为没有一家公司能打包票完成。”

要说难度最大的,首先是装备。“如果按一个组拍,这个戏至少得拍一年半,但我们希望今年能够上映,所以就开了三个组”。拍摄时需要大量的武器道具,比如美军的坦克。黄建新记得,《决战中途岛》的导演罗兰·艾默里奇来中国的时候,自己问他,片中拍摄时用了几辆真坦克,艾默里奇说3辆,剩下的都是CG特效做的,而《长津湖》中剧组使用的坦克道具是40多辆。“那些老坦克开不快,开不出冲刺的感觉,我们自己做了30多辆坦克道具,每辆造价一百多万元,是真能跑起来的那种,光是这块就花了几千万元。”

其次是规模。比如片中美军越过三八线,会有大量的车队和坦克以及士兵坐在上面经过,摄影机需要拍摄到人的特写,“这些镜头的要求就特别严,这一严,电影就翻倍的难。”

一次工业电影的成功尝试

在黄建新看来,这次《长津湖》的集体创作,更像是一次中国“工业电影”的尝试,“我们把剧本、结构分完以后,在里面做一些细节联想,在文学阶段就把这些事情完成。然后大家分头去拍,拍完互相去参照,如何衔接自己拍的部分。剧组还有十几个协调组,针对服装化妆道具、演员、拍摄计划、布景和天气等,大家每天保持沟通,有问题提出来立刻开会解决,最终完成结构上的衔接。”

黄建新认为,工业电影讲究规矩,不能随心所欲,它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由一个巨大的体系来保证导演之间的衔接。导演们主要的精力还是放在人物的创作上,“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但现在可以按部就班推动。这是中国电影在制作上的一个进步。”

片中的情感部分好莱坞也拍不了

在黄建新看来,战争片就得把战争拍得真实、残酷。“拿长津湖战役来说,它不是一个小小的战斗,它是有规模的。《长津湖》这次是真正的战争片拍法,跟《上甘岭》《英雄儿女》比较,《长津湖》的规模大得太多了,不在一个等级上。”

关键是,《长津湖》中表现的是中国人的情感,“《长津湖》是中国人拍的,包括对待战争、和平的态度,对待兄弟姐妹的态度,完全是中国人精神世界里的东西。这样的电影,好莱坞也没法拍。”

如何拍出《长津湖》的真实和残酷呢?黄建新说,首先是要客观反映双方在武器上的差距。美军仁川登陆的时候就有航母了,而我们国家2012年才有航母“辽宁舰”,中间差了六十多年;那个时候联合国军就已经武装到牙齿了,而我军很多战士背的是还从日本人手里缴获的“三八大盖”(三八式步枪),“但就在这样的装备差距之下,我军还是毅然入朝作战打击侵略者。只有把这种差距客观地表现出来,才会觉得志愿军战士们的精神是伟大的。”

此外,《长津湖》中出现的战斗都是近距离作战,因为当时我军连火炮都没有,只能是晚上偷袭,“那时候的飞机没有那么多红外线,也没有现在的导航定位系统,要有照明才能扔炸弹。志愿军就是靠敌机不能大规模夜间行动的时机,我们才逼上去打,靠这个打法把他们打傻了。”

“看完《长津湖》,一定会让你热血沸腾,更爱这个国家。”黄建新这样说道。

【责任编辑:徐子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