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的新变体不该陷入影视改编的旧套路

在网文原著中,男女互助互救往往被平等地加以处理,但影视改编会强化男主推进女主事业的功能。分析其原因,在笔者看来,目前影视改编方对网络文学原著类型和套路的情感现实性缺少足够的认识。原标题:网络文学的新变体不该陷入影视改编的旧套路

网络文学的新变体不该陷入影视改编的旧套路

来源: 文汇报
2021-12-07 08:0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陷入改编套路的《风起霓裳》剧照

李玮

最近,网文作家尾鱼吐槽自己除了《司藤》之外的其它一些作品在影视化过程中所遭受的“魔改”现象,引发热议的同时,将影视改编应该怎么改、是否应该尊重原著的问题再一次提到台前。小说/影视各有各的规律,最大程度还原原著的改编剧并不一定成功,这固然是事实。但也要注意到,尊重故事质量,不迷信“套路”,别将原著中可贵的创新和探索替换成陈词滥调,是从原著到影视转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以这两年网络言情的影视改编为例,许多影视剧的问题并不出在是否尊重原著,而出在改编过程中的“去精存伪”“以旧换新”。把职业女性转化为“傻白甜”,把“爱情”诠释成“没头脑”和“不高兴”,这样的处理与其说是在迎合观众,不如说是对观众欣赏水平的低估。

人设:

披着职业新马甲的“傻白甜”

2020-2021年,各大视频平台都推出了许多网文改编的言情剧。比如《小风暴之时间的玫瑰》(改编自《小风暴1.0》)、《心跳源计划》(改编自《掮客》)、《十年三月三十日》(改编自同名小说)、《风起霓裳》(改编自《大唐明月》)、《三千鸦杀》(改编自同名小说)、《今夕何夕》(改编自《玉昭词》)、《与君歌》(改编自《剑器行》)……它们虽然类型不同,剧情各异,但都是在打言情牌。这些剧或是有诸多流量明星参演,或是有着原著IP加持,在开拍之初、杀青之际、开播之前,无一不让人有所期待。但是,它们开播之后收视却不尽如人意。问题其实不在于是否尊重原著,而是在性别认知和叙事处理上,改编剧处理人设和矛盾的观念相对滞后,过于依赖既定“套路”。

笔者注意到,近些年的言情剧女主已经向职业女性口味靠拢,在选择改编文本时也倾向于职场类型。但似乎受到一种性别认知定势的影响,这些言情剧对爱情中女主的塑造或多或少地偏向于弱化其智商、窄化其视野、任性化其情感,仍然是一种“傻白甜”的设定。这些处理特别表现在对原著情节有意的选择和处理上。它们虽然选择了许多职业型女主,却在影视化改编过程中有意以固化的性别认识来选择、处理女主的“事业线”。虽然是表现病毒研究所的科研进程,影视叙事却凸显实验室聊八卦,说同事坏话,打小报告,排挤新人,似乎是为了适应女主群像把科研所写成了清后宫;不是呈现商战正规逻辑,而是要凸显女主“小机灵”,比如偷偷穿服务员的衣服去洗手间堵客户谈合作;古装剧中倾向于表现女主对规则的破坏,而不能呈现女主的家国报复和运筹帷幄。

于是,女主强势出场后,因职业素养的稀缺,事业线一路崩坏,嘴上说着“我的字典里没有意外两个字”,实际上事业处处充满意外。改编剧总要让男主评价女主“天真率直,纯洁无辜”,似乎如果不一时意气,冲动行事,毫无戒心,屡屡受骗,就配不上“天真”和“纯洁”。于是这样的女主一冲动买下就职的公司,根本不考虑后续经营问题;或是被人轻松骗走手中的样衣,又或者女扮男装却饮酒胡言暴露身份;或是不加筹划,随意刺杀,并无力自救……

叙事:

事业上的“躺赢”和爱情里的低级误会

在不少网文改编的剧集中,女主的光环中“隐忍”“坚忍”“胆略”等设定被弱化,转而依靠种种“躺赢”叙事,比如出身高贵、神运加持、配角无能、反派反水……最突出的是“男友捞”。“英雄救美”的套路被用烂后,语义功能也会发生变化,渐渐地由表达对女性保护和尊重,转变为指认女性的弱势。在网文原著中,男女互助互救往往被平等地加以处理,但影视改编会强化男主推进女主事业的功能。

比如男主具有更高的资本能力或谋略能力,总是及时送出女主所需要的资料,充当开解者和拯救者的角色,救火灾之中的女主,救被绑架的女主,救被诬陷剽窃的女主……《风起霓裳》中,琉璃被卓锦娘等人陷害,遭到追捕,都是得裴行俭相救,甚至从小救到大;《今夕何夕》中,每次冬月冒险刺杀的失败之际,都是冯夕救下她,甚至一次次给她重生的机会;《三千鸦杀》中有这样出名的一幕,覃川莫名其妙地出现在傅九云和反派白河龙王的交锋现场,一秒便被反派击落,傅九云只好牺牲自己保护她。女主“偏向虎山行”却依赖男主拯救,看上去是“躺赢”,实际固化了性别强弱的既有认知。对于身处性别文化变化当下的女性观众来说,这种设置似乎有些陈旧。

在爱情叙事技巧上,“误会”是增加戏剧冲突的重要技巧,但过于依赖技巧,并且将叙事简单化为女主偏执地以偏概全,妄下判断,不听解释,此种懒惰的叙事处理并不能制造激动人心的观看效果。因为文字作品采用的是内视角,影视作品采用外视角。文字作品中的误会,通过女主心理透视,在许多时候能够多少理顺女主的言行逻辑,并维护读者的代入感。受外视角的限制,影视作品缺少内心透视,如果一味借助低级误会营造戏剧冲突,偏执的女主就会减弱观众的代入感,反而会显得滑稽可笑。

除了偏执的误会,女主偏执的道德要求也会削弱戏剧性张力。不分青红皂白,直接斥责男主冷血;在商业竞争中同情心当道;一味地占据善良高地,指责男主的算计和谋划……伦理评判要建立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好的文艺作品会呈现各种道德困境,以此来呈现人性的张力和选择的可贵。当影视剧沉溺于让女主以无理性的“善良”“同情心”指责男主,且由此构建女主人设,只会让观众觉得该人设过于浅薄。不平等的指责让双方关系也就丧失了任何对话的空间,于是,让男主一往无前,前赴后继地坚守“爱情”的,也只能是编剧强加的“天意”。

原因:

被误读的网文类型和套路

言情剧改编偏爱塑造“没头脑”的女主人设和“不高兴”的爱情模式,这是将低幼化的偏见加诸女性和女性向情感之上,与其说它迎合女性的自我身份认同,不如说它对当下所发生的情感现实的变动反应迟钝。

分析其原因,在笔者看来,目前影视改编方对网络文学原著类型和套路的情感现实性缺少足够的认识。虽然很多时候网络文学以架空世界观为背景,但这并不意味着网络文学创作就是空中楼阁。它们的深层结构无不通过各种方式隐喻当下的现实。某种套路的成功亦有着心理现实基础,当这种现实基础发生变动,既有套路必然不再适用。例如,今年女性频道网文下沉市场就已经从“霸道总裁”叙事转变为“女主大佬”叙事,高端市场则从“纯爱言情”转变为各种“元素文”“职业文”,很多网文类型都进入“变体”时代。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就在于与读者亲密接触的网文作家感受到阅读人群心理现实的变动。在市场兴起之初,“纯爱”叙事彰显了爱情伦理的重要性,完成最初的乌托邦想象和建构。但接下来,理性和现实被引进了网文写作,丰富和深化对于“纯爱乌托邦”的认识,所谓浪漫主义的现实主义化。社会结构的变动,女性职场功能的加强,也使“纯爱”不能满足女性文化消费的需要。然而当网络文学原著添加了诸多新变,影视改编却不能精准地把握该著成功的核心,将“变体”改为陈旧的套路,粗略地处理“职场”“武侠”“科研”等网文中出现的新元素,就会导致改编言情剧遁入陈旧老套。

尊重原著,并不是说要完全还原原著,不尊重影视改编规律,而是说不要将原著中作家精心构建的精彩故事、创新元素或是费心思量的矛盾冲突和深度思考丢弃掉,代之以陈旧、想当然的“套路”;不要漠视原著作家所触摸到的读者心理变动和大众文化转向,以及由此生产出的新形象和新内容,代之以固守陈规的重复和模仿。在数据之外,当下影视改编和IP转化成功与否越来越依赖于叙事方式、情感指向等创新性。面向变动的社会,正视内容质量的提升创新,是影视改编亟待重视的问题。当原著作者和改编方都认识到这一点,也许双方就能更好地相互成就。

(作者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原标题:网络文学的新变体不该陷入影视改编的旧套路

(张晰)

【责任编辑:徐子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