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综艺:朴素平凡岁月中的共同“燃情”

让血气方刚的青年艺人体验消防员的生活,正在腾讯视频独家热播的职场类综艺节目《一往无前的蓝》开播数日点击量迅速破5000万次,“没有人是天生的英雄”“为何我会流泪”成为观众热议的高频词。

职场综艺:朴素平凡岁月中的共同“燃情”

来源:文汇报    2022-03-14 08:36
来源: 文汇报
2022-03-14 08:3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来源标题:职场综艺:朴素平凡岁月中的共同“燃情”

让血气方刚的青年艺人体验消防员的生活,正在腾讯视频独家热播的职场类综艺节目《一往无前的蓝》开播数日点击量迅速破5000万次,“没有人是天生的英雄”“为何我会流泪”成为观众热议的高频词。

从《王牌救援队》《是这样的,法官》到《初入职场的我们》,职场综艺节目和纪录片近年来不断涌现,生活记录+采访+挑战的模式司空见惯,在观众顿感审美疲劳的当下,正在热播的《一往无前的蓝》《我们的滚烫人生》以及已经收官的《令人心动的offer》等职场综艺却持续圈粉,名为“沛沛”的网友对于《一往无前的蓝》的一句评价道出了原因——节目相较于过往的职业体验真人秀,长足的进步在于不是对职业的猎奇消费或浅尝辄止,而是深入到职业人群的精神世界,真实鲜活地完成职业形象再建构。

兼顾专业性大众性,感同身受致敬平凡英雄

全场漆黑,浓烟滚滚,只能隐约地听到队友们说话,消防员如何快速救人?救人的先后顺序如何?不论是《一往无前的蓝》还是《我们的滚烫人生》,开场不久就直奔职场,前者安排张翰、魏大勋、张彬彬、秦霄贤、张颜齐、张嘉元入驻福州、厦门、上海三地消防站,后者安排陈小春、张智霖、张晋等艺人体验消防员、特警、乡村教师等多种职业,通过训练提升自身能力,真实性和代入感拉近了观众和各类职场人士的心理距离,职场上的敬业精神让节目中的艺人和观众一起“燃起来”。

在《一往无前的蓝》中,艺人们听到警铃,45秒内完成穿戴靴子和阻燃头套、套上防护服、戴上呼吸面罩、背呼吸瓶等整套消防装备穿戴,跟随教官逐一完成高空速降、穿越地笼、背假人、使用水带水枪、穿越真火等高难度动作;最新一期《我们的滚烫人生》则设计了挑战高空索降、斜绳摆渡、直壁行走、跪姿射击等对标特警的训练,并在突发警铃、计时着装等环节凸显精准的专业性。

《一往无前的蓝》中有一个挑战钻火圈的环节,紧张的张翰一开始无法完成,《我们的滚烫人生》中的高空索降项目也让陈小春等一度望而却步。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钱春莲认为,艺人们经历种种困难克服恐惧完成任务,增添了节目的可看性和真实性,高空索降时嘉宾紧张到浑身颤抖的模样,更让观众感同身受。

荧屏上下共同见证、体验丰富的“精神成长”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孙佳山表示,合格的职场类综艺既不能神话一个职业,也不能物化一个职业,这类综艺之所以可以出圈,合理的真实性、真实感是给普通观众以代入感的基础。优秀的职场类综艺不仅有戏剧性和戏剧冲突,更重要的是展现参与节目的嘉宾和行业从业者的“精神成长”。

有意思的是,这两点往往是相辅相成的,荧屏上下共同见证着、体验着丰富的“精神成长”。以《我们的滚烫人生》特警站训练为例,在“持久据枪”训练环节中,歌手张淇的训练之路也充满戏剧性,常年颈椎病让他剧烈呕吐,一番挣扎之后咬牙坚持,稍作调整又迅速归队,摒弃了光鲜亮丽的偶像光环的艺人,在训练中建立起特殊职业的信念感,在弹幕中赢得一片点赞。

《一往无前的蓝》中秦霄贤起初反对消防员张天水的训练安排,认为站姿纠正、整理着装等细节“都是小事”,张天水的回应“不会这些基本技能,不遵守纪律,怎么救人”,既增添了节目的戏剧冲突,也让秦霄贤意识到满腔热血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得到了成长。

“遇见光、成为光、发散光”——这是《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三季中,网友在弹幕上对医学生张洽的评价,寥寥数字道出这位嘉宾的精神成长。不同于《一往无前的蓝》《我们的滚烫人生》,这一职场综艺安排艺人嘉宾吴磊、毛不易、胡海泉、周深等人“观察”职场新人嘉宾。被观察的职场新人张洽自幼跟着母亲在医院目睹医生救死扶伤。小学时,爷爷曾因脑出血住院治疗,救治爷爷的医生成为他心中的“光”,当时他就暗下决心,希望自己能成为一束光,照亮更多人,在节目中,张洽的刻苦、严谨、虚心让网友看到了他身上的“光”。

在参与职场节目的过程中,嘉宾通过对于人性、人生的思考,对于体验的职业肃然起敬——消防员不仅面对熊熊烈火需要身披铠甲、冲锋在前;面对刺骨洪水,他们筑起人墙,支撑希望;户外遇险,他们也义无反顾,奋力救援;特警面对的是穷凶极恶的歹徒,他们需要用身体和力量来保卫人民群众的安全;医生身上所肩负的是所有病人的希望——节目通过思考帮助观众完成了一个个职业形象的构建。

“时间及成本的限制使得部分职场类节目停留在表面性的体验,缺乏人物与故事的深度挖掘与思考”,钱春莲在肯定这类职场综艺的同时,也对其发展提出更高的期望——如何在“综艺性”和“人文深度”之间找到均衡点,是未来职场综艺主创人员需要思考的。

(汪荔诚)

【责任编辑:徐子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