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实体书店多元发展浸润人心

把书香送到每一位市民身边,让书香浸润城市的每一个角落,2015年以来,北京持续开展对实体书店的扶持引导,全市已拥有2076家实体书店,在全国位列第一。实体书店升级之于北京,是配合建设首善之区、模范之地、创新之城的文化举措,也是让北京不断迈向世界文脉与文化典范之城的重要助力。

北京实体书店多元发展浸润人心

来源: 千龙网
2022-04-11 08:5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把书香送到每一位市民身边,让书香浸润城市的每一个角落,2015年以来,北京持续开展对实体书店的扶持引导,全市已拥有2076家实体书店,在全国位列第一。实体书店突出高质量发展,北京更是交出一份漂亮答卷。

主题特色书店倔强生长

不经意间,北京市民会与大量风格迥异的书店邂逅,有特色、重主题、讲格调,受益于北京实体书店扶持政策,这些主题特色书店获得了强力支撑。

雍和书庭静悄悄地开着,有的在读书,有的在工作。雍和书庭创办人彭明榜说,对书店未来抱有充分信心,从未悲观。“这几年遭遇新冠疫情,北京市实体书店扶持政策帮扶作用很大。”

雍和书庭是一家签名本主题书店,刚开一个月就遭遇疫情,人流量一下子骤减了30%至40%。但书店每平方米租金7元,一年租金和水电高达52万元左右,书店生存压力很大。书店开业两年来,每年都获得资金帮扶和活动奖励,“这两年我们书店第一没有裁员,第二没有减薪。”

在遭遇疫情的日子里,雍和书庭举办的线下活动已有近百场。作家和书店的亲密关系一直在延续,前一阵子,书店工作人员还到茅奖获得者、作家李洱家中,请他为自己的《应物兄》等作品签名。彭明榜说,这些签名本图书按图书定价出售,不会加价,这也是为读者提供额外的福利。

像雍和书庭这样的特色主题书店,北京还有一大批,它们经历着种种考验,一直倔强生长。善缘书社位于银河SOHO一层,这家国内首家无障碍书店,已成为读者的精神家园。善缘书社店长王秀杰说,善缘书社每年租金70万元,还有水电、人工支出,疫情以来到店读者锐减,但北京实体书店扶持政策,让书店有足够勇气活下去。

逢角必圆,逢坎必平,书架可以当成扶手,书店更有张海迪、史铁生、海伦·凯勒专区,这一切都让残障人士找到家的感觉。王秀杰对这里的每一本图书如数家珍,她说,如罹患世界性罕见疾病成骨不全症的刘大铭,用生命写就的《命运之上》感动无数读者,当读者带着勇敢而坚定的眼神走出去时,尤其令王秀杰感动。

“老品牌”不断焕发新活力

北京图书大厦、王府井书店、中关村图书大厦、亚运村图书大厦,这些相伴读者多年的“老品牌”近些年不断升级改造,愈发焕发出新活力。而这背后的推动力量,得益于北京实体书店扶持政策。

北京图书大厦近年来变温馨了,细节更生动了,新晋网红打卡地接二连三为读者制造惊喜。北京图书大厦副总经理秦辉揭开谜底:“北京图书大厦通过北京市实体书店资金扶持,实现了多元转型升级。”

2021年底,北京图书大厦一层店堂就已全面升级,在显要位置设立“红色经典 献礼百年”专区,构建主题出版物的主题场景,打造出了红色文化沉浸式体验空间。舒服的布艺沙发,错落有致的书架映衬在暖色灯光下,使沉浸在书香氛围里的读书人视野更加开阔,

进入二层“花之书语”阅读活动区,90平方米的空间里,花园风格特装尽显恬静之风,读者坐在落地窗旁的沙发边安静阅读,边享受着静谧时光。读者赵可欣今年年初发现了这个全新的阅读区,从此一有空闲就来打卡,“在这里看书特别安静、美好,让我忘掉了烦恼。”

三层少儿区也进行了大动作的升级改造,色彩缤纷的图书、绘本,款式多样的儿童玩具齐聚一堂。位于东侧的“主题书房”,面对青少年读者开展阅读+文学培养、艺术培养、诵读培养、国学培养等具备丰富体验性的阅读延展活动。而在这一层新开辟的“童趣园”中,小读者犹如来到海底世界,这里还有3万余种少儿类优秀读物可供借阅。秦辉说:“少儿区面积比过去增加了一倍多,目前这个区域还在继续改造,新书架正在紧张制作中,还有更多惊喜带给读者。”

书店“走出去”开辟一条新路

不再等着读者来书店,将阅读服务、文化创新向外延伸,中信书店、建投书局、外研书店等走出了一条探索新路。

中信书店北京环宇荟店,这家256平方米的书店并没有令人惊艳的外观,但人气却一直很旺,年均接待读者25万人次,高品质活动更令其无愧于示范书店的荣誉。中信书店副总经理刘旻说:“北京有18家中信书店,其中10余家获得了政策扶持。”在刘雯看来,北京实体书店扶持政策不只是进行资金扶持,更进行政策、方向的引导,她认为,这对于书店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刘旻和同事都注意到,北京实体书店扶持政策鼓励实体书店在跨界融合、文创开发等方面内涵化、多元化发展。鼓励书店孵化新业务、新场景,以形成“馆店结合”“厂店结合”以及“书店+课堂”“书店+文旅”等特色模式。刘雯特别提及,中信书店的发展规划正是据此展开,已开始大胆走出去。

去年,中信书店全程策划了第三届“北京书店之夜”暨“与书集·串游记”图书文创市集,在前门举办的中秋活动,通过国潮汉服表演与中秋文化游园等活动,为游人提供丰盛文化大餐,主会场在5天内举办了19场优质文化阅读活动。刘旻说,中信书店还将与社区结对子,尝试进行多种合作。

走出书店,将优质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建投书局的文化顾问业务已成系列。高端论坛承办、大咖讲座策划、主题展览策划、文化空间策划……,建投书局华北文化顾问团队负责人晏婷婷说,去年,建投书局的店外收益已基本与店内收益持平;今年,店外收益预计将超过店内收益。

实体书店提质增效成绩亮眼

多年来,北京实体书店扶持政策推动实体书店提质增效,一组引人注目的数字进行着强力注解。

这是令人倍感温暖的数字:2021年,共有272家实体书店获得项目资金扶持,其中,对148家书店给予房租补贴,对99家书店给予示范书店奖励,对10家书店给予转型升级奖励,鼓励14家书店“进高校、进商场、进园区”,对142家书店组织开展的2151场阅读及相关文化活动给予补贴。

这是令市民收获满足的数字:2021年底,北京拥有实体书店2076家,同比增加777家、增幅59.8%,完成万人拥有0.8个实体书店建设任务,“一区一书城”成为各区标配,超过1000平方米的综合书城达到47家,其中5000平方米以上的特大型综合书城7家。

这是人们亲眼可见的变化:北京已初步建立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多业融合的实体书店发展新格局。前门大栅栏地区“书香世业”实体书店一条街等项目,发展以读者为核心的立体式、多维度文化消费。全民畅读、春风习习等主题书店着力向市民文化休闲中心转变,人文考古书店、中信书店等专业书店逐步向知识分享中心迈进,春明簃、新华书店城市书房等新型书店,日益成为智慧书城和数字化体验馆。

专家点评:

实体书店复苏发展彰显北京深厚文化底蕴

2015年以来北京持续开展对实体书店扶持引导,扭转了行业数量下滑、运营模式单一、与城市发展脱节的不利局面。实体书店开始关注生活美学,引入餐饮、文创、展览、艺术等多元经营与跨界融合,在主题定位、图书选品、管理服务、空间设计、环境布置等方面实现整体性提升。这些新型书店吸引了大批读者特别是青年人回流书店购书、体验和消费。

继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之后,实体书店正在变成人文教育、文艺欣赏、文化消费的新基地。实体书店已构建起以读者为核心、以文化消费和传播为目的,空间、产品、服务紧密结合、相互转化的文化消费模式,紧密呼应首都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精神需求。实体书店复苏发展,彰显出古都北京卓尔不凡的文化底蕴,反映出首都居民的文化品味和消费取向,折射出全国文化中心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

这些自带书香气息、优秀文化气质的实体书店就开在北京普通居民住宅或工作场所周边,是北京市15分钟阅读圈规划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方便市民游客随时随地走进书籍殿堂,更是通过一大批示范书店让城市创意和人文艺术无处不在,让北京城市蕴含的人文气质和文化氛围更加平易近人。实体书店升级之于北京,是配合建设首善之区、模范之地、创新之城的文化举措,也是让北京不断迈向世界文脉与文化典范之城的重要助力。

把书香送到每一位市民身边,让书香浸润城市的每一个角落,2015年以来,北京持续开展对实体书店的扶持引导,全市已拥有2076家实体书店,在全国位列第一。实体书店突出高质量发展,北京更是交出一份漂亮答卷。

主题特色书店倔强生长

不经意间,北京市民会与大量风格迥异的书店邂逅,有特色、重主题、讲格调,受益于北京实体书店扶持政策,这些主题特色书店获得了强力支撑。

雍和书庭静悄悄地开着,有的在读书,有的在工作。雍和书庭创办人彭明榜说,对书店未来抱有充分信心,从未悲观。“这几年遭遇新冠疫情,北京市实体书店扶持政策帮扶作用很大。”

雍和书庭是一家签名本主题书店,刚开一个月就遭遇疫情,人流量一下子骤减了30%至40%。但书店每平方米租金7元,一年租金和水电高达52万元左右,书店生存压力很大。书店开业两年来,每年都获得资金帮扶和活动奖励,“这两年我们书店第一没有裁员,第二没有减薪。”

在遭遇疫情的日子里,雍和书庭举办的线下活动已有近百场。作家和书店的亲密关系一直在延续,前一阵子,书店工作人员还到茅奖获得者、作家李洱家中,请他为自己的《应物兄》等作品签名。彭明榜说,这些签名本图书按图书定价出售,不会加价,这也是为读者提供额外的福利。

像雍和书庭这样的特色主题书店,北京还有一大批,它们经历着种种考验,一直倔强生长。善缘书社位于银河SOHO一层,这家国内首家无障碍书店,已成为读者的精神家园。善缘书社店长王秀杰说,善缘书社每年租金70万元,还有水电、人工支出,疫情以来到店读者锐减,但北京实体书店扶持政策,让书店有足够勇气活下去。

逢角必圆,逢坎必平,书架可以当成扶手,书店更有张海迪、史铁生、海伦·凯勒专区,这一切都让残障人士找到家的感觉。王秀杰对这里的每一本图书如数家珍,她说,如罹患世界性罕见疾病成骨不全症的刘大铭,用生命写就的《命运之上》感动无数读者,当读者带着勇敢而坚定的眼神走出去时,尤其令王秀杰感动。

“老品牌”不断焕发新活力

北京图书大厦、王府井书店、中关村图书大厦、亚运村图书大厦,这些相伴读者多年的“老品牌”近些年不断升级改造,愈发焕发出新活力。而这背后的推动力量,得益于北京实体书店扶持政策。

北京图书大厦近年来变温馨了,细节更生动了,新晋网红打卡地接二连三为读者制造惊喜。北京图书大厦副总经理秦辉揭开谜底:“北京图书大厦通过北京市实体书店资金扶持,实现了多元转型升级。”

2021年底,北京图书大厦一层店堂就已全面升级,在显要位置设立“红色经典 献礼百年”专区,构建主题出版物的主题场景,打造出了红色文化沉浸式体验空间。舒服的布艺沙发,错落有致的书架映衬在暖色灯光下,使沉浸在书香氛围里的读书人视野更加开阔,

进入二层“花之书语”阅读活动区,90平方米的空间里,花园风格特装尽显恬静之风,读者坐在落地窗旁的沙发边安静阅读,边享受着静谧时光。读者赵可欣今年年初发现了这个全新的阅读区,从此一有空闲就来打卡,“在这里看书特别安静、美好,让我忘掉了烦恼。”

三层少儿区也进行了大动作的升级改造,色彩缤纷的图书、绘本,款式多样的儿童玩具齐聚一堂。位于东侧的“主题书房”,面对青少年读者开展阅读+文学培养、艺术培养、诵读培养、国学培养等具备丰富体验性的阅读延展活动。而在这一层新开辟的“童趣园”中,小读者犹如来到海底世界,这里还有3万余种少儿类优秀读物可供借阅。秦辉说:“少儿区面积比过去增加了一倍多,目前这个区域还在继续改造,新书架正在紧张制作中,还有更多惊喜带给读者。”

书店“走出去”开辟一条新路

不再等着读者来书店,将阅读服务、文化创新向外延伸,中信书店、建投书局、外研书店等走出了一条探索新路。

中信书店北京环宇荟店,这家256平方米的书店并没有令人惊艳的外观,但人气却一直很旺,年均接待读者25万人次,高品质活动更令其无愧于示范书店的荣誉。中信书店副总经理刘旻说:“北京有18家中信书店,其中10余家获得了政策扶持。”在刘雯看来,北京实体书店扶持政策不只是进行资金扶持,更进行政策、方向的引导,她认为,这对于书店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刘旻和同事都注意到,北京实体书店扶持政策鼓励实体书店在跨界融合、文创开发等方面内涵化、多元化发展。鼓励书店孵化新业务、新场景,以形成“馆店结合”“厂店结合”以及“书店+课堂”“书店+文旅”等特色模式。刘雯特别提及,中信书店的发展规划正是据此展开,已开始大胆走出去。

去年,中信书店全程策划了第三届“北京书店之夜”暨“与书集·串游记”图书文创市集,在前门举办的中秋活动,通过国潮汉服表演与中秋文化游园等活动,为游人提供丰盛文化大餐,主会场在5天内举办了19场优质文化阅读活动。刘旻说,中信书店还将与社区结对子,尝试进行多种合作。

走出书店,将优质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建投书局的文化顾问业务已成系列。高端论坛承办、大咖讲座策划、主题展览策划、文化空间策划……,建投书局华北文化顾问团队负责人晏婷婷说,去年,建投书局的店外收益已基本与店内收益持平;今年,店外收益预计将超过店内收益。

实体书店提质增效成绩亮眼

多年来,北京实体书店扶持政策推动实体书店提质增效,一组引人注目的数字进行着强力注解。

这是令人倍感温暖的数字:2021年,共有272家实体书店获得项目资金扶持,其中,对148家书店给予房租补贴,对99家书店给予示范书店奖励,对10家书店给予转型升级奖励,鼓励14家书店“进高校、进商场、进园区”,对142家书店组织开展的2151场阅读及相关文化活动给予补贴。

这是令市民收获满足的数字:2021年底,北京拥有实体书店2076家,同比增加777家、增幅59.8%,完成万人拥有0.8个实体书店建设任务,“一区一书城”成为各区标配,超过1000平方米的综合书城达到47家,其中5000平方米以上的特大型综合书城7家。

这是人们亲眼可见的变化:北京已初步建立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多业融合的实体书店发展新格局。前门大栅栏地区“书香世业”实体书店一条街等项目,发展以读者为核心的立体式、多维度文化消费。全民畅读、春风习习等主题书店着力向市民文化休闲中心转变,人文考古书店、中信书店等专业书店逐步向知识分享中心迈进,春明簃、新华书店城市书房等新型书店,日益成为智慧书城和数字化体验馆。

专家点评:

实体书店复苏发展彰显北京深厚文化底蕴

2015年以来北京持续开展对实体书店扶持引导,扭转了行业数量下滑、运营模式单一、与城市发展脱节的不利局面。实体书店开始关注生活美学,引入餐饮、文创、展览、艺术等多元经营与跨界融合,在主题定位、图书选品、管理服务、空间设计、环境布置等方面实现整体性提升。这些新型书店吸引了大批读者特别是青年人回流书店购书、体验和消费。

继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之后,实体书店正在变成人文教育、文艺欣赏、文化消费的新基地。实体书店已构建起以读者为核心、以文化消费和传播为目的,空间、产品、服务紧密结合、相互转化的文化消费模式,紧密呼应首都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精神需求。实体书店复苏发展,彰显出古都北京卓尔不凡的文化底蕴,反映出首都居民的文化品味和消费取向,折射出全国文化中心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

这些自带书香气息、优秀文化气质的实体书店就开在北京普通居民住宅或工作场所周边,是北京市15分钟阅读圈规划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方便市民游客随时随地走进书籍殿堂,更是通过一大批示范书店让城市创意和人文艺术无处不在,让北京城市蕴含的人文气质和文化氛围更加平易近人。实体书店升级之于北京,是配合建设首善之区、模范之地、创新之城的文化举措,也是让北京不断迈向世界文脉与文化典范之城的重要助力。

(路艳霞 方非)

【责任编辑:程尔凡】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