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玲以片中造型配方言
七探市场:青年导演的创作方向与市场动向前景在何?
自2002年的《英雄》后,一班第五代导演大师一度争相抢拍古装大片,在制作规模、演员卡士、武打特效等方面皆大幅加料,直至2006年《满城尽带黄金甲》在国内市场掳得3亿人民币,“第五代+古装大片”的烧钱热潮遂告一段落。
正所谓“风水轮流转”,当大片导演在创作上趋向低调——张艺谋拍回《秋菊打官司》时代的《千里走单骑》,陈凯歌捣鼓《梅兰芳》,冯小刚拍毕《集结号》也在《非诚勿扰》中发挥其喜剧本色....。.另一班资格后辈的生力军已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尤其是2006年宁浩的《疯狂的石头》在商业与艺术上爆出大冷门后,青年导演的地位更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继而不同风格的导演纷纷投身大银幕,以风格独特、创意新颖的处女作赢得市场关注,最终合力影响华语电影市场的运作动向。
青年导演虽言资历尚浅,但往往不会为寻求市场回报而选择拍摄一些纯粹的商业电影,故纵观如《疯狂的石头》、《倔强的萝卜》、《气喘吁吁》而至今日的《决战刹马镇》等片,虽则口碑有得有失(甚至被骂为大烂片),但大可发现,这班新锐影人总是迫不及待地在自己的作品中寄托感悟、思想甚至自嘲——至少能够相信,新导演并非不能接受商业化,但他们皆力求在影片中打上自己的标签,这对日新月异的华语影坛而言,亦是一举两得的可取之举。
在创作与市场的矛盾影响下,新导演也往往有“折中”之举:如郑重执导《气喘吁吁》虽一非大牌导演二玩风格过火,但因有葛优、林熙蕾、陈柏霖等票房大鳄或青春偶像担正,故影片口碑虽是板砖齐飞,票房却能赢得中等收入;与之相似者尚有执导《天堂口》的陈奕利,虽是初出茅庐,却拥有幕前吴彦祖、刘烨、舒淇、张震和幕后吴宇森这一令其它同行望尘莫及的组合,而以资深影人担任监制的合作方式后亦延伸至田蒙的《倔强的萝卜》(监制文隽)及李巨源的《窈窕绅士》(监制吴宇森)等;如今《决战刹马镇》也同属此类,虽则制作公司与导演皆属后起之秀,幕前却有孙红雷及林志玲搭配领衔,由此可见,以新锐导演联手当红明星的合作模式对当前华语电影市场而言可谓一项有效的规避票房风险之举,相比起用非职业演员拍摄冷门题材,也无疑更能让市场接受影片及导演。
《电影艺术》杂志主编吴冠平:“中国青年电影虽然没有大家非常热烈研究的电影,但是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创作人员,除了香港的导演之外,青年电影已经被称之为中国电影的第二势力的创作力量。一个数据是过去过亿的有四部都是青年创作,上院线青年40部,过千万青年导演作品12部,07、08年分别只有3到4部,而且青年电影创作的票房09年大概8个亿,占62亿总收入的12%,所以我把去年称为青年电影创作的一个元年,可能是一个更新换代的蜕变期,更多青年导演将成为中国电影工业的主力军。”
八探价值观:喜剧电影已丧失价值观?
《疯狂的石头》轰动影圈后,“黑色喜剧”也一度成为华语电影的主流之一:充满荒谬感的人性与社会讽刺,来自客观世界的残酷压迫,生活于现实而至超现实空间下的人惟有无可奈何地逆来顺受,继而在失衡与不协调之间展露出荒诞滑稽的人间百态,虽则极尽与现实脱离,却能够在玩世不恭下为观众提供更多思考的空间,直至今日的《决战刹马镇》,现代版的“西式夺宝”故事仍不难让人发现其与《疯狂的石头》一脉相承的风格。
但《决战刹马镇》却丧失了价值观,皆因黑色电影虽无英雄,却有以智慧为自己赢得生存机会的权利,但直至影片完场,无论称之英雄抑或平民,都无法将真正的信仰建立在片中任何一个人身上,回想装疯卖傻的村长、大姐头般的春娘、手忙脚乱的大笨贼、披着光鲜外衣的大反派....。.究竟谁才能浓缩现实世界中真正的人性价值观,至少李蔚然由始至终都未曾给过我们答案。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李道新觉得:“孙红雷和林志玲两个人和黑帮大头类似于同归于尽,在我来看也是价值观的丧失。无论是对于一部独立电影,还是作为一部要走商业化的市场元素,孙红雷是不能如此被打击的,当然他不一定是黑色,因为黑色电影没有英雄,但是即便不是英雄,也要通过他的智慧,通过他的某种技术来获取生存,获取好好活着的价值,这样才能疏解我们普通观众内心的具结。”
著名影评人赛人:“我们宁愿要一个信仰的缺失,也不要信一个胡乱的信仰,宁可信没有好人,也不要信只有这一个好人,所以信仰的缺失不是一个很大的矛盾。我觉得这是时代的产物,包括从《疯狂的石头》到《决战刹马镇》都是时代的产物,就是两个字“赚钱”,所以不管农民是大智若愚,还是那些土匪是大于弱智都是一个目的。”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