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贰】铁血汉子纯爷们儿
在武侠片历史上,张彻的电影和李小龙的电影有一个共同之处,便是极尽刻画男性的暴力美,简单粗暴的性格和气质,造就了一个个铁血汉子的形象。
在某种意义上,武侠电影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形式上的古装+动作,精神上的隐士气质,其实就是传统士大夫崇尚的独善其身的态度,并将其暴力化。正统的侠客大都具有文人气质,其武功也十分儒雅,其暴力的施用则遵循着儒家的道德规范,并拥有着道家的淡然气质。
也就是说,“侠”本身就是一个冤大头,只做好事,不求回报。
但在武侠电影中,却有抛却这种儒家道德,纯以简单的民间报恩报仇为主题,以突出男性的血性,在新世纪的电影中,此类电影有一种延续和改编,尽管不再单纯,但其感觉依稀尚在。
粗暴的男性主题,若能重拾,当可比拟史泰龙新近的电影《敢死队》。
《天地英雄》(2003 何平)
何平的意义往往被认为于当年的《双旗镇刀客》展现了中国武侠片的西部气质:纯男人的简单利落,并赋予一种古龙风范。
《天地英雄》依然将目光瞄向西部大漠,那种唇舌焦躁的男性感很容在这里找到,其演员也很爷们儿,姜文、王学圻,还有一位日本演员中井贵一。
这部电影在各个方面都显得很庞大,这是大片的共同点,好像钱不花多点,都天说是大款一样。《天地英雄》在气质上和动作上还是非常男人的,唯一被人以为惊奇的是电影的结局,它被认为何平终于同好莱坞接轨了——不用点电脑特效,都不好生意说自己是大片。
《七剑》(2004 徐克)
许多人认为《七剑》是徐克武侠上的回归之作,因为他们认为徐克在《蜀山传》的特效突破是走火入魔的,并不成功。
实际上,《七剑》对于徐克而言,是突破自己,虽然对于整个武侠来说,或者有回归的概念。因为徐克主导的1990年代武侠本身就是一种动作视觉上的革命,而这次的《七剑》,徐克不再让侠客们飞来飞去,而是从空中落下,变飘逸为血肉碰撞,让武打的艺术化变为爷们化。
而其故事也变得简单化,虽然改编自梁羽生小说,但却有《七武士》的影子,非常简单直接的正邪对抗,处处展现着男性暴力美。
不过徐克总是超前的,《蜀山传》如此,《七剑》也如此,据说《七剑》有着庞大的系列计划,但却倒在市场的后知后觉上。
《十月围城》(2009 陈德森)
聚集众多大牌的《十月围城》演绎了一场集体慷慨赴死的厮杀,尽管电影有一个政治背景,但这个所谓庙堂光环只是一个必要的宏大主题而已。真正电影的菜是那么多纯爷们的简单“侠”义。
这部电影的动作和群戏调度都很值得欣赏,打戏的粗暴才是电影的核心价值。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