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登陆央视纪录频道

来源:cntv.cn
2011-02-17 15:13:33

附:《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分集简介

第一集:《遇见》

卢浮宫在故宫午门举办“拿破仑大展”,代表东西方两个文明的卢浮宫与紫禁城,就此相遇……它们拥有相同的历史:从皇宫宫殿开放为博物院,它们都见证着个人的成就:拿破仑和乾隆皇帝。今天,它们一东一西,迎接人们审视的目光,传达艺术的力量。

大门开启,一次中西文化的交流也由此开始……

第二集:《逐荡两河》

巴比伦是一片在历史的迷雾中闪光的神秘土地,也是一个政权更迭,战乱频生的飘零之所,与古老中国同在亚洲大陆东西两端,与华夏文明在六千年里遥遥相视。

故宫收藏着甲骨文和彝文钟鼎,卢浮宫收藏着楔形文字泥板和人类已知第一部完整法典,汉莫拉比法典石碑。对两种文字的比较,显示出世界文明发端时已然走向不同的道路。

中国当代艺术家徐冰关于文字的行为艺术则是在思考“即使打破了文字的羁绊,人类就可以沟通了么?!”

第三集:《永恒天沙》

这是两条大河流域的纪事,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黄河孕育了古华夏文明,商王的青铜器、法老的金字塔,深奥的帛画,神秘的木乃伊……这些幸存的文物给我们留下了两大文明古国的讯息。

让我们与中国艺术史学家巫鸿一起去探寻两种文明的起源。

这是关于生与死、权力、宇宙以及永恒的故事,也是一次对人类艺术起源的探究。

第四集:《典雅千古》

卢浮宫,古希腊诸神近在咫尺;紫禁城,依旧雄浑深沉,两种文明如何发展成今天这样截然不同的面貌?断臂维纳斯、自由翱翔的胜利女神,西方艺术最经典的象征,她们的地位好似三希堂之于故宫,书法之于中国艺术。希腊雕塑与中国书法形象的巨大差异是否正映射着东西方文明的不同路径?而在当代艺术家隋建国的手中,希腊雕塑又会获得怎样的意味?

第五集:《铁血长风》

两千多年前,古罗马称霸整个欧洲;与此同时,在它的东方,也有一个伟大帝国傲然于世,那就是汉代。一条丝绸之路使古罗马与汉王朝在人类历史上有了第一次相遇。尽管他们的交流只限于民间用器、琉璃丝绸,但帝国的神韵却传扬千年直到乾隆与拿破仑的梦想。文治武功,开疆拓土,卢浮宫的凯旋门,紫禁城的午门,成为胜利的象征。这一次汉画专家朱青生将带我们回望盛世,展望将来。

第六集:《神圣无上》

一次20世纪80年代的考古,掘出卢浮宫中世纪的基石,让我们开始了在卢浮宫的中世纪之旅。圣像画里,一张张冰冷的面庞为何透出神圣的光芒?而在紫禁城,梵华楼、雨花阁里的唐卡中,一尊尊佛像神圣而恬静,是什么样的艺术,长久以来一直抚慰着人类的心灵。台湾禅者林谷芳向我们讲述宗教艺术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以不同的形式直诉人类的心灵。

第七集:《完美人生》

2009年,卢浮宫邀请艺术家严培明在《蒙娜丽莎》相邻的展厅举办画展,题为《蒙娜丽莎的葬礼》。这种安排暗藏什么样的寓意?

随着这条线索,我们进入文艺复兴,也让达芬奇与倪瓒相遇。同样画树,一个科学、理性,一个清逸、幽远。达芬奇的树在卢浮宫中幻化成蒙娜丽莎的微笑,那抹微笑在中国当代艺术家的笔下继续蔓延,而倪瓒的树遗落在故宫深处,逸笔草草,看似轻描淡抹,却超然于尘世。他们对生活和艺术的不同理解,又如何一直影响到今天?

第八集:《激越内心》

同样的时代,不同的文明中,一幅幅画作怎样将心情寄托。看伦勃朗如何在激情中去寻找平和,看八大山人如何在静默中涵养张扬。

卢浮宫的荷兰展厅内挂着一幅著名的《牛肉》,当我们离它越来越近的时候,蓦然发现,画面的笔触充满了写意的感觉。这不由地让我们联想到中国绘画的写意水墨。喜爱伦勃朗又深谙中国水墨的著名画家范曾将向我们解释他对巴洛克和中国艺术的独特理解。

第九集:《中西对望》

18世纪,紫禁城里,中国皇帝把玩着西洋的钟表,却依然对西方不以为然;卢浮宫里,法国贵族欣赏着油画里的中国风情,却不知这风情原本似是而非。

300年前,欧洲艺术的洛可可时代,东西方之间第一次热烈的对话便在双方的误读中开始。

今天,当代艺术家谷文达的那把中西合璧的椅子又将我们的思绪带回了那个时代。我们再次走进卢浮宫,通过洛可可大师们的画作,去探寻那个时代两种文化如何被相互影响和误取,去感受巴黎充满中国趣味的生活风情。

第十集:《再造往昔》

赵孟頫研习古代书画,举起了元朝绘画复古的旗帜;普桑崇尚古希腊罗马的古典造型和结构,点燃了法国古典主义学院绘画的火种。前者是中国文人画的宗师;后者被看作法兰西绘画之父。

他们从各自的传统中悟到怎样的真传?又如何发扬为各自文化的经典?

八百年后,当代画家陈丹青如何从他们的画作中唤醒心灵深处的文化记忆?

第十一集:《生于浪漫》

德拉克洛瓦,用烈马、雄狮伴着死亡、屠杀来表达激情,他的激情成为浪漫派的写照,实际上,他生性安静。紫禁城里收藏的徐渭画作虽然尽是摒弃了色彩,只用水和墨,但狂放却在笔底喧嚣。他自号青藤,但他像虎豹一般暴躁。

他们相同的却是,各自开创了一个激情自我的时代,在各自的国度里,都被称为浪漫主义的先驱。画家许江将为我们演示和讲解,带领观众进入两个国度的浪漫主义精神世界。

第十二集:《人间关切》

法国画家柯罗笔下这片银色的雾,传递出一个叫巴比松森林的气息。然而谁能料到这片银色的雾改变了徐悲鸿,也改变了一个时期中国艺术的观念和创作方法。19世纪,西方列强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有识之士奋而学习西方文化。

徐悲鸿旅欧,带回中国的并不是西方先进的现代艺术,却是中国传统中不曾有的写实风格。艺术史专家朱青生与我们一起探求和反思,现实主义艺术是如何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中国艺术,却在西方走向了终结,被人们请进博物馆,成为卢浮宫的终结收藏。

来源:cntv.cn 编辑:小佳噜啦啦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