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文化之春戏剧《孤寂在棉田》

在剧本中,戈尔德思增加了成对的对照,后者唯一可能的联系是交易。没有什么能够逃脱欲望,一切倾向于让一种缺失存在。交易于是成为了基体,作品整体情节的张紧器,在导演奥利维耶•马西斯警惕的目光下,由中法两名演员用更多的活力搬上舞台。

中法文化之春戏剧《孤寂在棉田》

剧本《孤寂在棉田》

在现代话剧中,伯纳德-玛丽•戈尔德思的作品将两个引人注目的人物搬上了舞台,顾客和商人。命运将他们彼此联系在一起,没有可能的脱身之计。商人从顾客的欲望中诞生,正如顾客只是因为商人存在才成为欲望。在对作品的诠释中,奥利维耶•马西斯决定将观众放在剧作的中心,将之直接放在情境之中。因此,演员们的表演在观众当中进行,有时候让他们参与,这使得他们可以完全地参与到交易当中。一种用两种语言进行的交易,因为顾客讲中文,而商人讲法语。两种语言,所呈现的两个世界,戈尔德思在1986年写下的言语并不一定能使这两个世界彼此靠近。因为今天,2011年,我们被“指向”这个令我们着迷的中国。这部借助文化混合来重新诠释、加工的作品由热爱亚洲的奥利维耶•马西斯搬上舞台。它在北京的蓬蒿剧场上演,每次演出都是新的,并不缺乏激烈性。

导演奥利维耶•马西斯

奥利维耶•马西斯的才能扩展到许多领域。他是导演、演员、一本小说和一出剧本的创作者。他对亚洲的热爱也反应在他选择将这部由他联合创作的小说搬上舞台方面,这部小说将勇敢的读者带到了亚洲的道路上。

 
 
 
 
 

延伸阅读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