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甄嬛传》将于美国主流电视台播出的传闻甚嚣尘上,而这并非空穴来风。《甄嬛传》制片人 曹平女士告诉中国日报记者,他们已经与一家美国制作公司签约,将来的确有可能于美国主流电视平台播出。曹平拒绝透露该制作公司名称,称美方团队目前仍在研究翻译和重新剪辑的方案,一切尚无定论。
据曹平称,为了符合美国人的观影习惯,《甄嬛传》将被剪辑成6集电视电影,并将重新配音和配乐。而将76集原剧剪成6集,中间难免流失掉一些情节,影响观众对整体剧情的理解,因此美方制作团队也会考虑在必要的情况下动用原班人马补拍镜头,用导演郑晓龙的话说,“美国人做这个事还要花很多钱呢。”
郑晓龙导演说,《甄嬛传》先前在马来西亚播出时便启用了英文字幕,而该剧的官方DVD也配备了英文字幕,在美国的华人电视台播出时取得多年没有过的收视率,而此次美方看上《甄嬛传》全因对方团队中有人曾追看该剧并相信美国观众能看懂并且会喜欢。
而曹平说,除了《甄嬛传》本身的文化价值,其电影化的制作水准完全符合国外的播出标准,这也是美方确定购片的重要原因。
曹平说在此之前,《甄嬛传》已经卖至马来西亚,新加坡,柬埔寨,越南等东南亚地区,而且都播的很好。在韩国有线台播的时候,也是打败了KBS当时播的电视剧。日本也刚刚签约。台湾更是火的不行,播好几遍收视率都打败好多王牌节目,并在岛内形成话题,成为难得一见的流行文化现象,该剧的主演也于近期陆续获邀前往台湾录制除夕特别节目。
“起码在东南亚地区是挺扬眉吐气的。之前没有想到这样的效果,很意外。”曹说。
“以往的电视剧很难上美国主流媒体,就中文台,走不出亚洲,这次不管成不成,但我们去努力,还是希望把中国的文化让西方人来理解。”
如今片在虽然未出,网友已经给出各种恶搞的配音版本,郑导却说最后可能还是字幕版,只不过质量要比现有的各种字幕版本要高,对方团队正就翻译和剪辑方案研究中,事后交由他本人进行最后审定。对于大家担心的台词过于文学化翻译难度过大的问题,郑导说关键是要把意思翻对了,修辞其次。比如说在全剧末了有这么一句“那年杏花微雨,你说你是果郡王,也许从一开始便是一个错误”。郑导说,杏花微雨很难翻译,但后面一句是能翻的,而且意思都在后面这两句,说清楚就行。
“‘便是一个错误’可能不光是我们,我们这个制度可能就是一个错误,你我便是一个错误,我们这个情感可能也是一个错误,会给人很多浮想联翩的东西。你只要按这个愿意翻译,就会给观众产生这样的联想。”郑导说。
“中国人看美国东西也一样的。大家觉得不可翻译,你仔细想想,你老觉得我们很多东西都要地地道道翻译成英文,那人家美国很多东西也没有地地道道翻成中文啊。”
曹平和郑晓龙都相信此次甄嬛出国将有别于以往的电视剧出口,以往都是在当地的华人电视台播出,而这次则有望登陆美国主流的电视平台。郑小龙还说,其实这次卖的不光是美国的播出权,而是全球英文地区的版权,但确实还未走到确定电视台的那步,得“看出来的片子和别人谈的价格的问题。”
但网上已经有谣言称《甄嬛传》已定档HBO,但该台的一位工作人员在经过内部查证后告诉中国日报他们目前并未涉足任何类似的项目。而两位接受中国日报采访的美国资深电视评论员也都表示,《甄嬛传》在美国主流电视台的常规节目时段播放的可能性并不太,更不用说是在黄金时段了。
时代杂志的撰稿人James Poniewozik说,尽管目前美国电视荧屏上的翻拍作品越来越多,比如当前正红的《国土安全》就是翻拍自一部以色列电视剧,但是Poniewozik并不认为美国电视台会在重要时段直接播出带字幕的外国电视剧。
“我们通常会觉得,其实商业电影市场的实践已经证明,美国观众并不是特别能接受在观影时阅读字幕,”Poniewozik说。“我不知道哪些元素会在文化转换的过程中流失掉。我认为当你试图将某一文化里的东西嵌入到另一文化中时,难免会因为一些微妙之处难以表达而牺牲掉一些文化价值。”
Poniewozik特地以哈姆雷特为例。他说哈姆雷特完全可以被制作成一个以中国古代为背景的影视作品,而且也能传递出和原剧相似的主旨。但是,一些元素会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消失殆尽。
“文化转换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而语言则是一个更为关键的因素。”他总结道。
Poniewozik说类似《甄嬛传》这样的剧集更有可能是在Netflix或者Hulu这样的视频网站播出,或者是在一个主打中国或亚洲电视节目的付费有线频道播出。
Huffington Post撰稿人Maureen Ryan也说带字幕的外语节目并不符合美国主流电视的操作规范,它们更有可能出现在小规模的广播电视网上。Ryan说以往国外的电视节目只在一些小众的付费频道上播出,但自从有了Neflix和Hulu这样的网络平台后,更多的观众可以观看到这些节目。
“如果一部中国电视剧要在美国电视台播出,我会非常有兴趣去看的。能看看其他国家都盛行什么样的电视剧对我们来说也是件好事——百花齐放总能让人耳目一新。”她说。
“这将促进彼此的了解并带动更多的情感共鸣。”(中国日报记者韩冰彬Eric Jou)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