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微电影

作者:周黎明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3-12-31 09:09:54

谈到微电影,专家们唯一可以达成共识的是,没有什么共识可以达成,甚至是命名和源头都没能统一说法。

虽然最常见的英文译法是 “microfilm”,但是北京电影学院图书馆馆长刘军认为这里用词不当,指向了“microfiche”(微缩胶片)。他采用“microcinema”的译法,这一术语的出现追溯到1990年,当时旧金山的Rebecca Barten和David Sherman首次提出了“Total mobile home microcinema”(完全可移动的家庭微电影)的概念。这包括所有影院系统以外的荧幕,比如咖啡馆、画廊和其他公共场所出现的荧幕。

然而,这一译法并未表达出被视为微电影关键要素的网络平台分销方式。很多人还会默认排除用于影像纪录的传统电影媒介,因为它们着重于低成本和依托数码设备为其制作方式的便利性。

中国电影教育信息情报研究中心在今年九月底武汉的一次论坛中发布报告,由香港万人迷吴彦祖主演的凯迪拉克商业广告被认为是首部微电影,至少在国内是首部。这部名为《一触即发》的微电影时长90秒,由凯迪拉克和中影集团联合制作,不仅耗资巨大,而且以导演伍仕贤执导的2002年获若干国际小奖项的11分钟短片《车四十四》、以及胡戈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为先导,这部20分钟的微电影恶搞了导演陈凯歌的史诗巨作《无极》,后者自2005年上映后产生了空前的文化影响。

据估计,每年微电影的制作数量根据符合标准的微电影的定义不同而差别显著。一个极端是,如果所有非长篇视频都算数的话,那么其总数将是天文数字。任何一个人都能用手机摄像头拍一组类似这样的短片在社交网络分享,有可能包含超出他个人兴趣和圈子的因素,也有可能没有。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在2013年6月公布报告,中国3.72亿网民中,有65.9%是在线视频内容的用户,96%的网民依赖计算机终端,而手机用户占比49.4%且一直在增多。然而,上传在线视频的用户仅占网民总体的14.2%,而拍摄和编辑的占比更少,仅为8.2%,但这仍意味着有将近3000万人。

另一方面,上述报告将微电影定义为:拥有完整故事且适合新媒体平台传播、专业人士制作的电影。“其片长应该在30秒到50分钟之间,以1-7个工作日为制作周期,制作成本数千或数十万,和一支5至10人的团队。” 除了观影平台多样,微电影涵盖题材广泛,甚至将电视节目桥段轻松为己所用。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