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世还是出风头,圣人还是罪人?

来源:爱新闻
2014-07-01 17:17:52

救世还是出风头,圣人还是罪人?

(中国日报王晓莹/图)

(中国日报首席评论员:周黎明)陈光标对公益的过度热情在美国引起了一些争议,尽管他从事公益的方式源于中国传统,但随着社会的进步,这一切使他更像一个艺人,而不是慈善家。

陈光标又一次处在了风口浪尖上。

曾经他是一些人眼里的怪胎,致力于新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事业的亿万富翁,当下则是主张自我,高调的慈善家,因此,他俨然已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艺人。

然而,用大师二字来形容他似乎有些言过其实。

如果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让大部分国人认为他只不过是一位丑角儿而已,正如网民们称呼的那样,他就真正达到目的了。

最近,陈光标在纽约中央公园宴请了1000名流浪汉,按计划还会给每人发放300美元现金,陈光标在活动现场亲自演唱了迈克尔-杰克逊的经典慈善歌曲《We Are the World》。

这已不是陈光标第一次因做一些不寻常的事而登上头条。他之前声称要收购《纽约时报》,但随后该报老总拒绝与他会面。但是他确实刊发了一些广告以宣扬自己的信条和立场。

陈光标位列中国富豪榜前四百名,因为在自己的名片上声称自己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人、道德领袖、模范人物,而在年初登上头条。

如果陈光标仅仅是想达到宣传效果,那么他的确是最精明的投资者。相对于他在美国媒体广告上的投资来说,他所收获的知名度是无法衡量的。

但是他至今尚未受到普遍的赞扬。

我不清楚美国民众如何看待他(或者他们是否曾经听说过他),但中国网络调查显示,仅有百分之十的人认为,他的这种不同寻常的“善举”提升了中国在全球的形象。

另有百分之十的人说,比起那些只把钱装自己口袋里的新富,他这样做确实是好。

但是,大多数人认为,他们还是不能理解他所谓的帮助他人的花钱方式。

的确,在美国有很多需要帮助的穷人,但是他在美国没有商业利益,难道他不应该先帮助身边的人吗?

中国经济始终落后于美国,而且不管是相对数据还是绝对数据都显示,中国的穷人更多。

因此,就像俗话所说的那样,陈光标的公益是不是应该从国内做起?

当然,陈光标有权支配自己的财产,有权把钱花到自己认为合适的地方。

除了寻求媒体关注,陈光标的公益形式也给国人带来了精神安慰,中国人越来越富有,美国只不过是只“纸老虎”(借用毛主席的话来说)。

这也只是渐渐深入一些国人骨髓的幸灾乐祸式的低声耳语,但接受他馈赠的大部分美国人也不会太在乎。

公益跟商业交易一样,需要遵守一定的准则:就如同你想从投资中获取最大利益,在捐赠钱财时,你应该想要把钱捐给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

很多人争论道,陈光标并没有打算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美国人,帮助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帮助”这一行动能被社会可视即可。

从市场的视角来看,陈光标做慈善所采用的形式讲得通。陈光标从销售医疗设备开始起家,到现在投身可持续的新能源行业,看起来似乎从来没有想从慈善事业中获取丰厚利润。

大多数中国人不了解陈光标所从事的行业。他们只认为,陈光标在无所顾忌的炫耀自己财富,而这些恰恰是大多数商业领军人物所极力逃避的,以免受到过多关注。

也许陈光标是一个尚未打上烙印的慈善家,而且他也不是首位。

以前,富人会在路边施粥——针对陌生人的一种很小型的随机的善举,对象一般是极其穷困的路人或黄包车司机。

最近,商人们选择在电视上的“资金募捐”节目(像为四川大地震募捐等)里展示放大版的捐赠支票,这种赤裸裸的慈善展示让我感到不舒服,但似乎并没有太多人有同感。

这种慈善展示也有积极的一面,那就是能激发其他人做同样的事情。但从反面来说,这又证明了在富豪和弱势群体之间确实存在鸿沟。

然而,随着影响力的增加,慈善不应仅仅是展示,而更多的是社会责任。

一位真正的慈善家可以帮助乡镇的、国家的、异国的人们。底线是:他应该尊重那些受助者,而不仅仅把他们当作是马戏团里的临时演员。受助者虽穷困,但他们不应该因为慈善家要展示同情而被贬低、被鄙视。

支持陈光标的人越来越少,因为他对金钱的施舍近乎狂热,这一做法虽符合“济弱”这一古老美德,但是这很快会过时,变得粗俗,甚至令人厌恶。

不管他的动机是什么,陈光标有权支配自己的财产。

一些人不怀好意地指控陈光标通过非法渠道获取钱财,应该接受审查。然而他对钱财的处理方式并不意味着他通过非法渠道赚钱。

诚实地赚取第一桶金往往不易,人们也不能因此妄下结论,说每个企业家都应该为他们的“原罪”偿债。

如果你不赞成陈光标施善的方式,那就忽视他,不予计较。

但是他应该重新审视施善的优先级别,思考一下,大肆分发现金是不是会得到人们的支持。

从事慈善事业的他不会在一夜之间成为比尔-盖茨,但我敢说,如果他在早些时候被赋予了某些机遇,他早就成为了一个艺人。

他性格中的胆大妄为和足智多谋将促使他成为一个最善于取悦大众的艺术家。事实上,令人悲哀的是,在他想象中的自我形象和大众眼中的形象之间存在严重的偏颇。

他凭着慈善公益将继续占据头条,并受到社会关注。然而时间在流逝,我们赠予的方式也在改变。

人们做了好事以后,不再登上屋顶大喊自己做了什么。慈善也不再是人们热衷的话题。

整个社会对慈善的认识渐趋成熟,从最初的“表演”到把它当做人类的美德。诚然,任何鼓励多样性的社会都应该对那些不符合常规的做法采取包容态度。

许多人不接受大肆宣扬式的赠予,但像陈光标这样的用实际行动做慈善的企业家也不应该受到攻击。

(翻译:爱新闻 sunqian~~~)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