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学者:文化熏陶体现为修养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4-07-31 14:10:24

 

1、 就您身边的接触或者其它方式的了解,小海龟归国可能出现哪些文化不适?

主要是教育方式不一样。我个人认为中西方的教育方式其实各有利弊,有点两种极端,美国的太松中国的太紧。对于本身比较自觉的孩子可能美国的方式比较好,因为自己的学习节奏、压力自己是最清楚的,可以自己掌握自己节奏;但对于那些不自觉的孩子可能还是需要中国这样的教育方式。

对中西两种教育方式的评价不应是非黑即白,况且中国现在教育方式也在变,比如不一定要和标准答案一样才是对的。同时外国的教育也不是我们想的那么玩,中学的reading list(书单)也是相当长的。

2、 语言(双语学习)带给孩子的究竟是什么?

我觉得是可以增强欣赏能力,因为其它语言提供了一个外人的视角。从小学英文不是什么坏事情,有一个旁观者的视角,对中文的理解和欣赏会更进一步、更能看到里边的美,是一种独特的欣赏能力,这个我自己有感受。

同时我认为孩子脑子里不是几个方块,会被填满放不下其它东西;而是像海绵,比如欧洲经常有说三四种语言的。不过语言环境是很重要的。

3、您给孩子报了哪些课外班?

我没有报语言类或者学习类的,那就和平时课堂差不多了。我给上小学的女儿报的都是那种兴趣休闲类的、可以动手的,比如画画、做陶瓷、舞蹈。

我觉得现在的教育是够多元化、个性化的(diversified),基本可以满足孩子不同的兴趣点,当然到了高中为了考试另当别论。

3、 中西方的思维(方式)都有哪些明显的不同?

我觉得我们比较缺乏对独立思考的鼓励,当然独立思考基于阅读的输入。比如我读大学时80现代看名著和现在看郭敬明一样是一个热潮(fad),那些名著都代表着历史上沉淀下来最好的。这样到国外学习就比较有底气,虽然小学中学时候知识比较匮乏。正是有一定积累才会有一些创造性的运用,比如我对莎士比亚作品的一些活用(twist)老外也很惊讶。

同时语言教学上可能需要一个思维的转变,可能因为以前的传统、师资,并没有把语言当做活生生的交流的工具,聚焦分辨In the tree还是on the tree,这样的学习方式可能导致人们不喜欢英语。当然也要分情况来看,如果是小孩学英文美国的方式比较好,如果是大人学教给他语法的方法恐怕更有效。

4、 西方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体现是什么?中国文化的特征又是什么?

最大的区别就是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个人主义不是自我中心、不顾别人,他们的个人主义表现是比如中学以后家长不管你、通过家务赚取一些零花钱,是一种独立取向和对个人选择的尊重。个人主义价值观导向下对小孩的独立和成长更有帮助。个人主义下更多强调的是独立思考,要用自己的思路思考而不是全盘接受别人观点。

5、 这两种(中西文化)会给孩子什么影响?

小留学生的最大优势就是可以同时吸纳两种文化的影响。但是如果不是有意识地去发挥天然优势、荒废一方,对于那一代的年轻人会有一些损失。文化的吸收学习并没有太多实用价值,不是立竿见影的,但是偏废一方其实也是挺可惜的。

文化带给人的是一种熏陶,是一种学养、会体现为一个人整个的修养。文化的欣赏能力是一种比较高级的诉求。不用精通但是可以都去了解一点。

现在流行文化已经占去很多时间,但是如果自己有自己的计划设计(design),就会有选择(choice)去接触哪些文化形式。 选择不同,视野、文化修养也自然会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