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巢·吸引》:一场“秀”与一个品牌

来源:中国艺术报
2014-10-15 14:04:23

《鸟巢·吸引》:一场“秀”与一个品牌

3600平方米的巨幅LED屏幕、曾获奥斯卡奖的视效团队制作的逼真特效视频、距离地面几十米的惊险刺激的空中威亚秀、能制造空间感和临场感的13 . 1声道环绕声系统……有着“全球奥运会主体育场首个大型视听驻场秀”之称的《鸟巢·吸引》第三季近日再次让观众感受到了其独特的魅力,而平均每场演出超过98 %的上座率也印证了它强劲的实力。

“走市场要靠真本事”

“震撼” 、“壮观” 、“绚丽” 、“值得一看”等字眼是很多观众看过《鸟巢·吸引》第三季后给出的评语,这部自2012年首演,三季共吸引近60万人次观众观看的演出,可以说集观赏性、艺术性和故事性、思想性于一身。该剧讲述了以男主角“凡”和女主角“凌”代表的光明一方与以“色魔”为代表的黑暗势力勇敢斗争的故事,旨在唤起人们对人与自然以及人的生命价值的深刻反思,充满正能量,而壮观绚丽的现场视听效果,融合音乐、舞蹈、魔术、杂技等多种形式的精彩表演则同时满足了不同观众的艺术需求。

“走市场就要靠真本事,有好作品。艺术需要十年磨一剑。 ”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鸟巢·吸引》出品人李爱庆对于这部作品有着极高的要求。而这些“严苛”要求背后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鸟巢·吸引》更好看,让观众更愿意去看,形成口碑和品牌。这个驻场秀也实实在在历经了三年的精雕细琢。整个制作团队在每次演出后都会积极听取观众的反馈,之后会对作品进行调整,一点一点地“抠”细节。例如在时长上,第一季每场演出的时间将近两个小时,观众普遍反映看着太累并且故事也看不太明白,经过调查研究他们明白了演出想表达的东西太多,从而不够精准和清楚。于是从第二季开始他们就着手对故事的叙事方法等进行改良,保留想表达的最核心最精华的部分,尽量缩短时间, “现在第三季的时长是70分钟,这是观众能够接受的时长,而且故事更一目了然了” ,主创们表示。他们自我“挑刺儿”的范围还广泛覆盖于剧情呈现、舞美视觉、音乐声效、演员表演等多个方面。

“每次看都觉得有需要调整的地方” ,作为该剧“第一铁杆粉丝”的李爱庆说自己也总是以普通观众的眼光来提意见,而听到这一季演出很多观众反映“长短合适,故事流畅,场面好看” ,他欣喜于“这个秀就像个孩子从孕育到出生,现在终于长大了成熟了” ,不过他话锋一转,说“还可以再精致些” 。精益求精的结果为这部作品积聚了不少人气。鸟巢的空间之大众所周知,虽然演出时观众席只开放了鸟巢正对舞台的一面,但作为一台商业演出,在近半个月的时间里,每天都要让一万个座位坐满买票进来的观众,这对演出方来说着实“是个考验” 。但超高的上座率表明《鸟巢·吸引》基本上做到了,这与它的品质、口碑乃至营销策略不无关系,而据出品方提供的数据显示,其微信上的粉丝量已经达13万。

开启从“制造”转向“智造”的模式

《鸟巢·吸引》是为鸟巢量身定制的首个自主文化品牌,也是对于奥运场馆赛后利用问题的一个探索,而此前在鸟巢进行更多的是引入的体育赛事和文化活动品牌。作为北京的新地标,鸟巢本身就是一块金字招牌,如何创新思维更合理更科学地利用好这一资源?能不能在鸟巢这样一个巨大的空间做一台像美国拉斯维加斯O秀那样壮观并拥有超高人气的驻场演出?在李爱庆的推动下, 《鸟巢·吸引》应运而生。如今经过连续三季,累积演出场次已达54场。相对于有些演出实现财务平衡需要花好几年时间,让《鸟巢·吸引》出品方颇为乐观的是,他们今年已经开始实现赢利。

让主创团队更为意外和高兴的是, 《鸟巢·吸引》做了两年以后,两个在国际上很著名的文化品牌《极限震撼》还有《驯龙高手》循迹找上门来,今年也在鸟巢进行了演出。 “我们用《鸟巢·吸引》做了个示范,把它们吸引过来了,带来了相关的经济效益的同时更丰富了鸟巢的赛后运营项目。”李爱庆兴奋地表示。然而这部秀辐射出的品牌效应还不止于此,其也带动了国资公司的很多相关企业参与其中,“原来我们主要业务是出租场子,别人办文化演出我们只是配合一下,现在我们从创意、制作、营销、宣传等进行全方位操作。以前我们主要是在‘制造’,现在渐渐走向‘智造’,从低端升级。 ”李爱庆说。而整个国资公司也正在向文化和体育产业领域延伸。

对于业已形成的《鸟巢·吸引》这个品牌,出品方也在琢磨着如何让其更好地延续下去。李爱庆表示,一种想法是今后还在鸟巢演,另一种就是想把它改成个场馆版、剧场版,还可以到外地去演出。“现在有很多节目都是应景之作,演一次就完了,我们希望《鸟巢·吸引》不是一次性的。十年磨一剑,现在刚三年,这需要一个过程。 ”他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