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皆可通过学习而成为通才

作者:爱新闻 wonderliang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4-10-29 10:15:07

我们的时代崇尚专才。但是当我们全力以赴地做许多事时,人类却是天生的通才。

人人皆可通过学习而成为通才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一名年轻绅士在工作室的画像, 由洛伦佐·洛托于公元1530年画  由科尔维斯摄影于威尼斯研究院美术馆 

我和贝都因人一起在埃及的西部沙漠旅行。我们的车胎不小心被刺扎到,他们用胶带和一个旧内胎从三个轮胎吸气,为另一个车胎充气。这是厨师想出的点子。可能是他习惯了用少量的食物吃得很久。他们不仅没有因为缺少打气筒而觉得羞耻,反而告诉我带着太多的工具才是一个懦弱者的表现,工具使人懒惰。真是的大师根本不需要工具,只有那靠着手头仅有资源的无限能力来即兴创作。你懂得越多领域的知识,你即兴创作的材料也越丰富。

我们都听过精神病患者和精神变态者这样的描述性词语,但现在有个新词:单一患者。这指的是思想狭隘,单一无聊,在其他方面无任何兴趣的高级专家,即西方世界的精选榜样。你觉得我在开玩笑?7月份的时候,我受邀参加英国广播公司第四电台的《今日》栏目,需要说些尼罗河的事。因为我刚写了本关于尼罗河的新书。制片人好几次称我为“特威格博士”,我感到荣幸,但也觉得心里隐隐作痛。我从来没有考过或读过博士。制片人第三次叫我“博士”后,我温和地纠正了他。当然,这并没有什么。他并没有特别要求我应该是一名博士,但我们的文化却是如此。我的新书肯定算是个通才所写,但电台需要可信的嘉宾,需要一名专家。否则,别人为何要听你讲?

单一主义模式的的形成要部分归功于它在商业上的成功。在19世纪末期,亚当·斯密(他本身就是个早期的通才,他的著作涵盖了经济学,哲学,天文学,文学和法学)说过劳动分工是资本主义的发动机。他举过的著名例子是大头针的制作可以被分成好几个部分,极大地提高了生产过程的整体效率。但他也说随着太过严格的劳动分工,会出现脑力残损。或许正如正亚历克斯·德·托克维尔写到:“没有任何事物能使人趋向物质化,使其作品缺乏奇思妙想,除了极致的劳动分工。”

自从工业时代的开端,我们就了解劳动越分越细,越分越单调乏味的优缺点。财富必须用来弥补这些枯燥乏味和痛苦不堪。但只要枯燥的工作是身体的一部分,人们就可以找到节奏,进入一种流畅的阶段,时间飞逝,而勤苦的劳动也有了成就相随。在杰克·凯鲁亚克的小说《大瑟尔》中对尼尔·卡萨迪有一段精彩的描写:他工作起来精力过人,在轮胎店换轮胎,不仅没有气馁,反而更加积极。因为劳动分工的增长,工业主义更偏爱单一者。但若是物质因素不考虑在内,真正的问题开始显现了。当身体保持不动而脑子被迫总做相同的事,心里的叛逆开始了。

现在通常的工作都是由某个人静坐在某种屏幕前完成的。一个只有单一兴趣的人是个井底之蛙,乏味之人,却也是一个专家。欢迎来到单一主义世界,一个只有一心一意的人才能成功的世界。当然,我们都很擅长于假装是个专才。我们为个人简历镀上博士称号的金边,看起来就像我们穷尽一生只想要销售移动住房或是咖啡机。这是常识,不是吗?拼命留下一个我们只专注于想要的工作的印象。那么,以前是否会这样呢?

实际上,并非如此。从传统上来说,通才必是学富五车,攻克了许多不同学科。正如16世纪的一位通才莱昂·巴蒂斯塔·阿尔伯蒂(一位建筑师,画家,骑手,弓箭手和发明家)写到:“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在文艺复兴期间,博学被认为是完美之人的一部分,一个多面手,涵盖了智力,艺术和体力的追求。据说列奥纳多·达·芬奇把赤手弯曲铁条与《蒙娜丽莎》看作同等的骄傲。

通才如达·芬奇,歌德和本杰明·富兰克林取得的成就是如此之高,我们或许不愿用“通才”来形容自己那想成为一个多面手的微弱尝试。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是天才。但我们仍然迷恋通才主义,毕竟这是我们为之为人的一部分。

所以,至少我们有潜力成为通才。一旦我们有了语言,我们就能更清晰地看清世界。就是那时我们注意到在西方文化中心的巨大认知失调:对于新思想,新发现和新艺术是如何产生的巨大困惑。

比如说,科学喜欢把自己标榜为纯净的,有逻辑的,理性的和没有感情的。实际上,科学的发现是相当偶然的,建立在资金和自我上,依靠一流实践家的灵感和直觉。最重要的是这是一种通才主义。新想法通常来源于2个不同学科领域的杂交。弗朗西斯·克里克,凭直觉发现了DNA的结构,原本是个物理学家。他表明这种背景给了他信心解决那些生物学家认为无解的问题。理查德·费曼的诺贝尔奖(量子电动力学)是他在思考自己独特的爱好——在手指上转盘子(他也会打小手鼓,且是一名保险箱开锁专家)时发现的。佩尔西-斯宾塞,一名雷达专家,注意到微波产生的辐射把他口袋里的巧克力棒融化了,因此他发明了微波炉。而海勒姆·马克沁,现代机枪的发明者,灵感来源于他十几岁时制作的自动弹簧捕鼠器。

我认为你要么是天生的通才,要么什么都不是。我看到有天赋的运动员没有足够的训练,也会落后。可耻的是,这却成了一种极大的鼓舞。

尽管如此,还是有科学家发现了全新的研究领域,却最终放弃了。因为这涉及了太多领域,而无法得到资金来研究。这成了一个悲哀的笑话。不知何故,这就像大量惊人的突破建立在学科的杂交上一样令人置信。

在艺术上的突破,也是同样。立体派交融于非洲的简约主义,又与在欧洲绘画中的渐增的抽象趋势相互影响。尚·米榭·巴斯奇亚和班克斯在街道上涂鸦,且使之被画廊接受。在商业中,杂交是所有创新的来源:受蜘蛛网启发而来的纤维成了防弹衣的材料;几乎每部手机又都是台电脑,一部摄像机和一个GPS追踪器。而想出这些点子,你需要了解你专业之外的东西。而且,你的知识延伸得越广,你创新的潜力就越大。

发明与专业化从来是水火不相容。人类本性和人类的进步本质都是通才主义。而生活本身各式各样——你需要许多技能来生活其中。在传统文化中,每个人什么都略懂一点。虽然一个人可能是最好的猎人,或是最好的弓箭手,或是最好的诱捕者,他可不仅只做那些事。

通才对促进创新的益处是明显可见的。令人难以察觉的是我们怎么会允许自己忽视其中的益处。我相信问题出在一些关于学习的错误认识上。我们相信只要当我们年轻时,我们才能学习,而有些技能则需要有天赋的人才能获得。我们想象自己对于学习有个限制预算,而不同的技能学习把我们投进去的精力都消耗殆尽了,自然就没有精力追求其他了。

当你年轻时,学习更容易这种预感并不能说完全错了,至少它有神经学基础支撑着。然而,当你离开了学校或是到了而立之年,学习似乎停止了,这种悲观的假设与现实并不符。似乎很大一部分决定于位于基底前脑的大脑基底核。此外,这块大脑的小小部分会产生意义重大的乙酰胆碱。这是一种神经递质,能够调节大脑细胞中新联结的速度。这反过来表明我们怎么轻易地形成不同的记忆,且能保持多久。当大脑基底核打开时,乙酰胆碱溢出,新联结建立。当大脑基底核关闭时,我们新联结的建立就远远少了。

从出生后到11或12岁时,大脑基底核一直处于打开状态。它含有大量的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也就意味着一直都有新联结的建立,即一个小孩一直处于学习的状态——他们一旦看见或听见某事,便记住了。但是当我们到了十几岁后期,大脑变得更有选择性。从中风患者重拾失去的技能的研究中,研究人员观察到只有这几个情况下,大脑基底核才会打开:新奇的环境,震惊,或是强烈的关注。不断重复或是不停的应用能使之维持。

过度专业化,最终退回到守护已学知识,而不是建立新联结。

从我本身在日本学武术的经验中,我明白了紧张的学习带来的回报是偶尔练习不可能取得的。有一年,我的练习是一周三天,一天一小时,但只取得极小的进步。在下一年,我转去了强化课程,一周五天,一天五小时。收获是惊人和永久的。我取得了黑带和教练资格证。内心深处,我对于自己真能学武有成是不报希望的。我以为你要么是天才,要么一事无成。但我却看到有天赋的运动员若没有足够的训练,也会落后。这个,却被我无耻地认为是件极鼓舞人心的事。

我在其他人失败的领域成功的事实给了我关于学习秘密的关键。我并没有什么特别,但是我致力于此,于是我成功了。人们不从事通才活动的原因之一便是他们认为自己没办法学习新技能。我却相信我们都可以,任何年龄都可以,但前提是我们在不断学习。“用之,或失之”是大脑可塑性的口号。

高龄如90岁的老人,若是积极地发掘涉及学习的新兴趣,也能保持学习能力。但若是我们停止向大脑基底核施压,它就会开始干枯。在一些老年人中,已经显示出不再含有乙酰胆碱——它们被关闭如此之久,此器官功能已经作废。在一些极端例子中,这被认为是老年痴呆症和其它形式痴呆的原因之一。人工地提高乙酰胆碱水平被用来治疗这类病症,而刚开始确实有效。但尝试新事物似乎给那些不患老年痴呆症的人们提供了健康益处。在仅仅短时间的尝试之后,建立新联结的能力提高了。这当然不只是拼图和填字游戏,你需要真正地尝试和学习一些新事物。

单一主义,或者是过度专业化,最终退回到守护所学,而不是建立新联结。一开始的学习热情已经耗尽,只剩下专家,像只动物,只是防卫自己的领域。我们可以在学术舞台上看见这种情况。为了把侵入者驱逐出他们来之不易的小块土地,古代专家互相竞争。只要看看那些针锋相对的言论,关于科学对于人文科学的蚕食能被允许到什么程度。但对于通才而言,无论他或她的等级或社会地位如何,并不被强制保卫他们的领域。通才的身份和价值来自于精通多个领域。

此外,可能人文科学也并不需要担心那么多。一项有趣的研究表明学习表演艺术——舞蹈,音乐和表演——真的会提高人们学习其他事物的能力。这项研究由德纳基金会资助,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的迈克尔. 加扎尼加博士总结。对照了几项研究之后,研究人员发现表演艺术能够产生比其他学科更高的动机。这些增大的动机水平能使学生意识到他们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提高了。即使之后他们放弃了艺术,他们也能够用新发现的集中注意力的技能用于学习新事物上。

我觉得这很有暗示性。掌握行为技能,同时精通智力技能,这种文艺复兴时代的思想似乎对于提高我们学习新事物的能力是有证据的。正是有了那种能够学习新事物的信心才能打开通才活动的大门。

因此,一个研究领域的新情境来与现代社会的单一主义的趋势对抗,称之为通才主义。这个领域包括了体能,艺术和科学。这可不仅仅是掌握体能技术对于广泛学习有帮助。事实是,如果我们移除了物质的存在而把一切值得的学习降低到书本学习,我们就失去了我们之所以为人的一大精华。记住,费曼也要有足够的体力来转动他手指上的盘子以激发他的灵感。

通才主义可能会集中于快速学习的方法,这种方法使你能够掌握多个领域的知识。这也可能致力于发展可转移的学习方法。其中的一大部分自然会和创造力有关——交叉不相干的事物来发现新事物。但是通才主义可不是创新的别名。我相信它将会在所有领域帮助建立更好的辨别力。只有兴趣单一的人总是有个很明显的特征——他们是无聊的。而无聊的人总是缺乏幽默感。他们就是不明白把毕生投入到一个微小的研究领域,而没有其他的兴趣是多么荒诞可笑。我猜想反之则是对的:变得通才主义一些。你更易判断轻重缓急,同时也丰富了你的幽默感。这可不是件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