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作者刘慈欣受访 “中国科幻市场还养不活作家”

来源:北京日报
2014-11-05 10:01:58

《三体》作者刘慈欣受访 “中国科幻市场还养不活作家”

第五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大会于上周末在北京中间艺术区举行。在这场云集了华语文坛重量级科幻作家的大聚会上,人气最旺的当然还是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在昨天下午举办的刘慈欣作品签售会上,“科幻迷”几乎人人捧着他的科幻小说《三体》,等待签售的队伍排成了长龙。和善的刘慈欣一边笔走龙蛇,一边不断答应着读者的合影要求。原定一个半小时的签售时间,不得不拉长到近四个小时。而刘慈欣所说的每一句话,几乎都被科幻迷们奉为箴言。

关于“未来”的两个判断

科幻迷们亲切地把51岁的刘慈欣叫作“大刘”,大刘在此次大会上谈论“未来”的话题,这两天被广为传播。

大刘对“未来”有两个判断:一种是外向型未来,一种是内向型未来。他解释说,内向型未来,即IT技术发展很快,会使人类越来越多地生活在虚拟空间中,但这也使人类只生活在电脑里,人类的空间越来越内向,从而失去向外太空探索的欲望和勇气。而所谓外向型未来,是说人类越来越多地走出地球,开拓新的生存空间。

大刘的作品中,时常讨论的是外向型未来,但生活中的他却是个内向型的人。他最成功的科幻系列作品《三体》本月即将推出英文版,这在此次大会上引起了人们对于中国科幻如何走向世界的讨论,可大刘自己对此似乎并不关心。他觉得,外界发生的一切,任其发生就好了,无论怎样,自己依然会在山西阳泉继续写作。

写作,才是大刘真正绕不开的首要话题。回忆科幻创作之路,他说,自己是在“文革”的时候接触到了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是凡尔纳让自己成了科幻迷,“时间长了之后,我想象的世界也渴望让人分享,自然而然地就进行了科幻写作。”在他看来,自己少年时代接触的中国科幻作品,大多具有科普的属性;而今天的中国科幻则是多元化的,特别是国外的科幻大作,对中国科幻作家的创作造成了很深的影响。

身为工科生自认有缺陷

在不少科幻迷心中,《三体》是一部科幻“神作”;可是提起自己的这部作品,大刘的态度却多少有些出乎意料。刘慈欣说,他始终不认为自己是个文笔好的作家,“我不是谦虚,我的文字比较透明,读者可以直接看到内容,但还没达到好的标准,这是我作为工科生的缺陷。”

作为工科生的刘慈欣,有着常人不能理解的地方。他透露说,自己经常像读小说那样,去读那些文科生认为艰涩的科学作品。尽管别人会觉得他的这个兴趣有些怪异,可他却认为,大众不了解科学才是件遗憾的事情,“因为人们享受不了这种乐趣。”为了让更多人能够像自己一样享受科学的乐趣,大刘提议,可以让更多人接触一下高等数学、地球物理等学科。

从刘慈欣严谨的态度中,也能看出他身为工科生的特点。在他看来,中国人长期对科幻存有误解。刘慈欣急切地纠正说:“大众认为科幻是一种预测,但事实上科幻只是可能性的问题,它把各种可能性排列出来,让我们欣赏,至于哪些能变成现实,很难预测。”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他特意端出了凡尔纳的例子,“有人说凡尔纳预测了潜艇,但其实这是个误传。”

新人写科幻先要有工作

近年来,尽管读者数量在渐渐增加,但中国科幻文学始终没能走出小众范畴,不仅缺乏有影响力的作品,也缺少像刘慈欣这样有影响力的作家。对于中国科幻文学的现状和处境,不少与会者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大刘的态度则明显十分谨慎。

刘慈欣表示,他对于造成当下中国科幻文学现状的原因并不清楚,“应试教育制度、大众科学素养不高等等,只是方便解释的借口。因为同样是科幻,在欧洲、日本也并不发达,尤其是在科学氛围浓厚的欧洲,科幻也不景气,也很惨淡。”他觉得,除了美国,科幻文学的衰落是一个全世界共存的问题。

基于对现实的了解和思考,大刘坚持要给那些致力于科幻写作的新人一个建议:“首先要有工作,中国科幻市场还很难养活作家。”除此之外,他认为,科幻作家应当抱有对未来世界的好奇心,对广阔的宇宙有向往、有敬畏感,这是从事科幻文学的基础。

对于大刘提出的建议,有人感到不解。熟悉他的读者都知道,大刘此前的身份是一名发电厂的工程师,去年评出的第八届中国作家富豪榜上,他凭借370万元的版税收入上榜,似乎早已放弃了当初的职业身份,投入到专职写作当中去了。对此,刘慈欣认真地解释说,“目前我们厂处于关停状态,不知道新的发电厂开工后是不是很忙。”他表示,到时候自己才会决定,是否要继续专职从事科幻写作。

本届“星云奖”金奖现空缺

第五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评选结果于昨晚揭晓。中国作家宝树凭借《时间之墟》摘得最佳科幻长篇小说金奖,来自台湾地区的作家平宗奇以《智能型人生》获得最佳科幻短篇小说金奖,最佳科幻中篇小说金奖则为空缺。

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由“世界华人科幻协会”设立,本届星云奖由知名科普网站果壳网承办,共设最佳科幻长篇小说奖、最佳科幻中篇小说奖、最佳科幻短篇小说奖等九个奖项。本次获奖作品题材广泛,获得金奖的作品《时间之墟》,讲述了一场用天大野心所做的荒诞实验,而《智能型人生》则冷静地书写了后技术时代人类的孤独。另外,还有13部作品获得了本届星云奖银奖,这些作品关注了人类与宇宙、城市的未来、人类的未来等热门科幻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