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互动体验剧《植物大战僵尸》剧照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西方的影视、小说、戏剧和游戏都有很强的盈利目的,但制作者也还是要顾及一些道德底线的。比如他们的电影在暴力和色情的噱头之外,也要扬善惩恶,也宣扬勇敢、忠诚、信誉等基本道德理念。在游戏中这类道德关照远不如影视,但不能说没有。特别这个《植物大战僵尸》比单纯赛跑或找宝藏的游戏就更富有意识形态因素。但它处理意识形态含义的办法是象征性的,往往在人们玩游戏时不被意识到。首先,因文化差异,这里的“僵尸”(zombies)与中国人头脑里诈尸的可怕僵尸是两码事,它更多地与万圣节西方孩子们过节的道具连在一起,因此可以看到在游戏设计中,那些僵尸的头型和缺牙的嘴巴很像万圣节使用的南瓜雕刻的鬼脑袋。因此,类似我国百姓熟悉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植物大战僵尸》游戏里的好人、坏人设置为西方百姓司空见惯。这些僵尸在游戏里只是个符号,它们来自墓地,代表死亡和黑暗。而作为僵尸对立面的植物,在游戏里来自一个园子,里面茂盛地生长着瓜果蔬菜,它们代表的是生命和光明。游戏还设计了园中的向日葵为所有植物提供能量,如果玩游戏的人忘记及时给向日葵输入能量,园中的植物得不到向日葵的能量就会枯竭,也就不能打败僵尸。这里的向日葵很明显是象征了太阳,因此游戏里潜在的教育内涵是西方永恒的善与恶、黑暗与光明、生命与死亡的对立和斗争。然而,原游戏的胜负不定的特点极大地弱化了它的教育意义。而北京儿童艺术剧院把这个游戏搬上舞台,改编为话剧后,原来寓于游戏里的教育内涵就浮现出来,而通过观剧的孩子们参与战斗的互动安排,就可以让孩子们获得团结一致战胜黑暗和邪恶的教育,并体会胜利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