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多利亚时期的胡子热潮

作者:爱新闻 BISTU刘梦一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4-11-25 14:55:56
 
维多利亚时期的胡子热潮 
 
韦尔奇·柯林斯(Wilkie Collins),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 )和威廉·霍尔曼· 亨特(William Holman Hunt)
 
过去十年风靡于大西洋两岸的”胡须时尚“也是早期”胡须热潮“的写照,这一热潮最早始于克里米亚战争期间,持续了三十多年,最终完全取代它的是二十世纪初一次性剃须刀的发明。——露辛达霍克斯利
 
在 19世纪中期,北美洲和欧洲的人们开始做一些之前从未尝试过的事。他们不去找理发师,也不用那些已经在卫生间储物架上生锈了的安全剃须刀,而开始留胡须。
 
他们不仅留那些至今我们能接受的整理得很好的络腮胡子和小胡须,同时,他们还留那些很浓密的胡子,也会留出嘴的位置以便可以吃饭和讲话。
 
留胡子的习惯可以追溯到英国(最后一次兴盛留大胡子还要追溯到都铎王朝),1854到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
 
从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军队归国时开始,胡子就成了英雄的象征。那些没有亲眼见过军事行动的人们也开始留胡子。仅仅几年就很难在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看到不留胡子的男性----除了在白金汉宫,因为阿尔伯特亲王(Prince Albert)拒绝跟风。
 
在美国,胡子的兴盛几乎和英国是在同一时期。一定程度上是受了英国杂志中刊登的时尚插图的影响,美国人的蓄须热情也随之点燃,在那时,英国杂志在美国十分盛行。不过,很多美国男性不刮胡子的原因更为实际。尽管所谓的安全剃刀从18世纪70年代就开始使用,它们使用起来比较困难,也存在一定危险性。如果剃刀没有彻彻底底地清洗干净,即使是那些剃须技术娴熟的大师们在剃须时也会有风险。受害者之一就是作家亨利·大卫·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的弟弟约翰·梭罗(John Thoreau),他因为剃须时伤到自己从而患上了破伤风,结果在哥哥的怀里逝世。

1861年,汤姆·泰勒的作品《我的美国表兄》首次在伦敦问世(四年后在华盛顿亚布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遇刺时正在观看的戏剧),那时的英国也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剧中的一个人物圣主杜恩德雷(Lord Dundreary)是一个很幽默并穿着讲究的人,他脸颊两侧留有异常惊人的胡子。于是便很快出现了一个在英国和美国都通用的词“颊旁长髯”(dundrearies)。不过,在英国,留着这样的胡子的人也被称作是Piccadilly weepers,因为留着种胡子的人通常是伦敦皮卡迪利好穿着打扮的花花公子们。
在美国内战时期(1861~1865),“连鬓胡子”(sideburns)这一词出现了。这个词是为了像上将安布罗斯·伯恩赛德(Ambrose Burnside)致敬,他的浓密的小胡子和腮须相连,看上去和脸上的胡子和头发练成厚厚的一条线。
维多利亚时期的胡子热潮  
“羊排络腮胡”(mutton chops)也出现了,这个词通常用来描述那些顶端很细尾端很蓬松的胡子,看上去就似乎是一块排骨。
 
1842年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第一次去北美的时候被引荐给了很多同道作家,他们中有一直和他保持联系的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或许这是一个巧合,坡和狄更斯大约是在同一时候留胡子的——起初是小胡须,没有留络腮胡子。在1844年,狄更斯给他的朋友丹尼尔·麦克利斯写信表达他的新热情:“这些胡须是如此的棒。我已经把它们剪短了,稍稍修整了尾端,让它们看起来整齐些。他们是如此的迷人。没有了这些胡须生活将会是单调无味的。”爱伦·坡在1845年留了他著名的小胡子,而四年之后他就离开了人世。
 
25年后,狄更斯再一次去了美国——出于《马丁·朱述尔维特》(Martin Chuzzlewit )和美国札记(American Notes)中他不喜人肖像的恼怒。在1867至1868年的冬季,他回来的时候已是一名超级巨星,有关他的一切都记录了下来并被频频效仿。纽约摄影师乔治·加德纳·罗克伍德(George Gardner Rockwood)用相机记录了他出名且令人自豪的胡子。那里工作室的摄影师总会无偿给名人拍照,为的是得到可以兜售照片给粉丝们的许可。狄更斯的照片十分受大家欢迎,他留胡须的风格很快掀起了全世界的模仿热,他也因为那 “家喻户晓的胡子”而声名大噪。
维多利亚时期的胡子热潮
 
这是查尔斯·狄更斯在1860年左右(伦敦国家肖像美术馆)和埃德加·爱伦·坡在1845年的肖像画(盖蒂图片社)
 
在19世纪80年代末,伦敦时尚前沿的人又开始去理发店打理胡须。络腮胡子那时被看作是保守的、老一辈的象征。因为美国发明家金·坎普·吉列(King Camp Gillette)在1895年提出了使用一次性剃须刀片的想法,美国与英国不留胡子的做法也变得更加轻松。吉列用六年的时间完善了自己的发明,期间的过程非常痛苦。1901年,他成功的说服了大家尝试用他的一次性刀片。他的发明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并在1904年获得了专利。吉列的简单的发明为公司带来了数百万美元的产业,这些产业如今仍然以他的名字命名。人们对病菌的存在和传播的知识的了解和重视也推动了一次性刀片的发展。
 
外科医生们也开始以胡须为目标。人们到处都在谈论着胡须在工作场合存在的潜在危险,尤其在存放食物的地方。在1902年,纽约乳牛场主禁止留胡须。卫生局的帕克博士说:“如果乳牛场主有胡须那么牛奶就会真正成为我们的威胁……那些胡须尤其是在潮湿的时候,会成为最理想的细菌携带体。”
维多利亚时期的胡子热潮
 
留胡须,络腮胡子和竖立在嘴边的小胡子的盛行风在二十世纪首次衰退,不仅仅是因为世界战争的爆发,只有不留胡须才能安全佩戴防毒面具。但是有一个留胡子的人是当今时尚人群望尘莫及的。他的名字是汉斯·朗塞(Hans N Langseth),他是一名移居到爱荷华州的挪威人,他的胡子是世界上最长的胡须。
维多利亚时期的胡子热潮
 
尽管朗塞在1927年就逝世,他在1967年的新闻又出现了,因为史密森尼收购了他的胡子——总共17.5尺(5.3米)。但是那些企图跟随朗塞的人应该当心。比如另一个有留胡须的汉斯的命运。在1597年,在布劳瑙奥地利城中发生了一场大火。城镇的市长就是汉斯·施泰尼茨,他的胡子太长了,所以他把胡子挤在腰间。不幸的是,大火的那天晚上,或许是他忘记缠绕胡子,也或许是胡子散开了,他在逃离大火被胡子绊倒,摔断了脖子而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