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在纹身之下的身份危机

作者:爱新闻 林丽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4-12-02 13:55:54

 隐藏在纹身之下的身份危机

几周以前,我乘坐地铁去上班,睡眼惺忪。我发现自己正盯着车另一方的一位年轻女人。她身穿职业套装,外面穿着North Face夹克衫,脚上穿着平底人字拖。她的左脚有个无穷符号的刺青,只有留了一小部分纹上“love”这个单词。在她边上,是一名穿着T恤和牛仔裤的邋遢男人,左右肩膀上都彩绘黑和灰的图案。其中一幅描绘的一名外星人打斗的场景,另一幅是关于机器人的爱情故事。在他的左边,一名男子硬挤坐在凳子边上,紧张快速地按着手机按键。当他将手翻过来时,我看到他指关节纹着“Jasmine”这个人名,底下还有日期。

而我,像是一张空白的画布,我思索着我是不是缺少了些什么。在这列车上有纹身的人几乎是同一个年龄层的,他们都是千禧一代,他们都使用着备受争议的描述符。和他们属于同一时代的人,我们经常要使用社交媒体。而这些社交媒体的帐号和资料迫使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你是谁?”对一些人来说他们的选择是不受约束的:这是他们从头开始的机会。而对其他人来说,他们的选择却很有限。无论在何种情况,现代社会迫使我们坚定地向世人宣布我们自己的身份,无论我们找到与否。

成长在一个急速变化和充满挑战的世界,大部分的年轻人从某种程度上说都从确认自己身份开始奋斗。最近的研究表明,纹身并不能表现身份:他们只是帮助限定身份而已。

虽然纹身现象已经存在近千年,但是它的流行程度现在达到鼎盛时期。1960年,在美国约有500名专业的纹身艺术家。到1995年,人数增加到一万。约20年后,对纹身艺术家的需求量仍在持续攀升,据最近的调查估计,约20%美国人都有纹身。而且其中40%为千禧一代。一些学者认为这一现象并不是巧合。

“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完整又混沌的世界,”阿肯色州大学(the University of Arkansas)的教授Anne Velliquette说道。她专门研究消费者行为和大众文化之间的关系。Velliquette认为现在的我们都比以往更能够“轻易地重塑身份”,无论在网络世界还是现实生活。

1998年,Velliquette和她的同事进行了以采访为基础的研究,他们发现人们将纹身作为巩固现在自己的一种方式。她说:“我们原本希望看到后现代的身份,而实际上我们发现的是我们生活在人们了解自己身份的现代。他们能抓住自己的主要特点。”八年之后,这个团队重新考虑这一观点。第二次的研究与第一次一样,发现人们将纹身作为表现过去和现在的自己的一种方式。在第二次研究中被采访的人似乎还需证明他们的身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他们依靠纹身试图树立自己的某种身份。

“对如此快速且不可预料的改变我们深感震惊”,该研究的共同作者杰夫•默里(Jeff Murray)在那时说道。“结果是个人精神支柱的缺失导致人们需要树立某种身份。我们发现纹身可以为他们提供这种精神支柱。纹身的流行折射出他们对稳定性、可预测性和永恒性的需求。”

对于研究身份的人来说,永恒性至关重要。我们通过与我们相关的各种要素来定义自己——人物,故事,地点和记忆——我们利用与他们相关的要素来衡量自己,将各种优点融入社会学家所说的“个人神话”之中。正如Velliquette在2006年在她的报告中写的一样,这些神话弄清了风起云涌生活的意义,融合了“被铭记的过去,可感知的现在与能预见的未来。”有些人利用一些体系比如说信仰、工作和家庭来创造这种神话。其他一些人则利用实物,如房子和车子来定义。但是千禧一代是独具个性的一代。他们与他们的父辈母辈不一样,没有创造个人神话的精神支柱,经常难以找到自己所需的安稳和永恒感。

人们很少只纹一个纹身。约有一半有纹身的人身上有二到五个纹身,有18%的人有六个纹身甚至更多。换句话说,纹身可不仅仅只是拍快照。他们是不断被书写的个人神话的一部分。不像实物,它能如此意义重大是由于在过程之中它做出牺牲的程度。Velliquette写到:“在身体纹身需要经受几个小时的痛苦折磨”,而且事实上“经验增加了意义,成为纹身的一部分,最终成为实物的一部分”。她与卡车制造和公寓建设不一样,是大批量的生产与建造,“每一个纹身都与众不同”。人们可以在他们的纹身上印下时间的痕迹,可以通过动动手指就能从开始到结尾都记录出个人神话的时间轴。

纹身并不总是寻找个人身份的一种工具。一开始,在美国独立战争后,许多船员为了避免被迫加入英国皇家海军,开始纹身。当时实行的海员保护文件,相当于他们的护照,是他们身为公民的一个证明。但是英国皇家海军利用该保护文件中模糊的描述,开始集结大量棕色头发棕色眼睛的海员。而纹身就像胎记和伤疤一样,被作为个人特征的一种。

近一点看,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纹身被看作各种次文化的一个典型标志。它慢慢演变为被人们所认可的主流艺术品。他们的变革恰好与20世纪90年代末期和新世纪的初期碰到了一起。他们随之而来的改变也改变着人们工作与娱乐的方式。

在过去几年,一辈子只在一个公司工作的传统观念慢慢被打破。今天,人们在一个岗位一般只会工作四年。员工贩卖的是他们的技能,而不是他们的忠诚和企业遵从。在工作之外,大众文化的断裂也使得人们在千千万万的领域中寻求各自的兴趣。20世纪60年代就是保龄球联合会和街区派对的时代:所有的事件都鼓励人们成群结队。今天,人们或会觉得小型团体里的团结司空见惯,或觉得非同一般——足球联赛、跑步小组和诗歌朗诵会。(职业Quirksters联盟是美国俄勒冈州(Oregon)波特兰市(Portland)众多聚会联盟中最兴旺的一个联盟)。

随着新的框架的出现,品位和纹身也开始改变。纹身开始看起来有所不同,它们包含的寓意也开始改变。因为那些纹身的人们开始想要从纹身中获得不同的东西或是更多的东西。

当某些纹身开始流行时,虽然相关研究很少,轶事证据却洞察了这一趋势。最流行的纹身要数“火焰”:这一简单的作品一个小时内就可以完成。至今你能够在纹身店里纹身图集里找到它们:中国的拼音、部落下背的纹身、火焰、音乐符和玫瑰。刺这些纹身既安全又简单。让人们很小心地获得了纹身。(我母亲也正是因为这两个原因有两个纹身。)知道世纪之交那些代理人才开始真正的创新,要求纹身艺术家证明自己身为艺术家的艺术性。

现在开始有复古之风,又有人开始纹水手杰里的海报女郎和那些经典的图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纹超现实的肖像和三维纹身,看起来像是跳落在皮肤上一样。虽然还是很多人喜欢简单的图像,比如说锚、羽毛、文本和鸟,但是还是有很多人纹那富有创新性的纹身。普通的爱心和文本被重塑,文本像是奶奶消遣时的书法字体,爱心也变成了立体的爱心。

为什么人们愿意花那么长时间,不断使自己的纹身变得完美?这样赌注是很高的:人体艺术越来越重要,人们希望他们的纹身能为他们的身份发声。一个好的例证就是文本。布鲁克林(Brooklyn)纹身文化的居民文身艺术家Gene Coffey说道:“一个单词就像信仰或希望,既简单又具体”。这已最简单的方式表明了人们认为什么才是重要的。

这些想法都相当新颖,即使图片本身并不是原创的。许多相同的请求不断出现。Coffey说道:“人们认为这对他们来说是独一无二的,因为这是一个人的层面证明他们。但是我们也难以从外面的世界思考这些”。尽管有这些缺陷,Coffey将此称之为“艺术形式的词汇”。他个人经验告诉他大部分的人当某一重大事件发生或者产生某种想法时,他们将纹身作为一部分融入自己的身体。

它可能也是身份的一个时光胶囊。同时人们又充满了对无限的渴望,转向羽毛、箭头、鸟类和无限标致等流行图案。他们也渴望稳定,所以纹上转转木马,秦人的笔迹或是圣像雕塑。人们最喜欢在他们的脚上纹身。Coffey解释说这是由于它们的象征意义。纹身赋予了人们,特别是千禧一代证明自己的方式,想他人证明他们能在不断改变的世界站稳脚跟。正如我们所见一样,这里的证据都是正确的。

Anne Velliquette表示随着人们不断地成长和成熟,很少人会开始后悔纹身。相反,很多人会将过去的纹身作为铭记过去的自己的一种标志。尽管Velliquette也承认她在二十几岁时为了怀念自己家里的一只猫而在脚踝上纹上的灰猫现在似乎不大适宜。她说:“我不能说我热爱纹在我脚上的那只猫,我也不厌恶纹身。但是每个人都会看到,一个47岁的我在脚上居然纹了一只小猫。”

虽然纹身似乎无处不在,但是80%的总人口,甚至绝大部分的千禧一代(约4900万人)仍旧没有纹身。许多人可以通过他们自己的家庭、信仰、社交生活或者事业树立自己的身份。尽管数据显示现代化影响正以不可抗拒之力影响着他们所有人。

如果Velliquette的研究实在要说明什么的话,就是所有纹身的人都是因为类似的原因而纹身。纹身的真正动机是人们通常无法轻易表达甚至无法了解的。为什么那么多从18岁到33岁的人要将那些特现实的和特别的纹身一辈子刻在自己的身上?都是因为代表着无限、机器人爱情故事和像Jasmine这样名字背后的艺术比以往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