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进无神论的起源

作者:爱新闻 王家兴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4-12-12 19:36:26

在美国,无神论者(atheists)往往被边缘化,他们在美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也引起了不少人的不满。但别担心,大多数美国人对无宗教信仰者只会无所谓地耸耸肩,还不至于破头大骂。

激进无神论的起源

美国的宗教信仰经历了多次觉醒,其中包括三到四次较大的新教浪潮,标志性的事件有帐篷复兴聚会,传教活动和大规模的宗教信仰改变,常常伴随着关于“罪”果的激烈争论。关于“大觉醒运动”(Great Awakenings)的文字记述很多。1741年,牧师乔纳森·爱德华兹(Jonathan Edwards)在布道中发布了名为《落在愤怒之神手中的罪人》(Sinners in the Hands of an Angry God)的著名讲章,并警告称“愤怒的火”已在地狱燃起。

因此,把一本书命名为《无神论者的觉醒》(Atheist Awakening),无疑是种挑衅。这本“无信仰者说”近期由牛津大学出版社(Oxford University Press)出版,是研究员理查德·西米诺(Richard Cimino)和克里斯托弗·史密斯(Christopher Smith)共同编写的,据称是“对美国世俗主义的第一次社会学考察”,追溯了无神论群体在过去几十年中的发展变化。至于“觉醒”的部分,西米诺表示,“与其说无神论者的数量有所增加,不如说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自己是无神论者,并且敢于公开表明身份。”

仅从数字而言,美国的无神论者并不是一个很大的群体。皮尤研究中心(Pew)2012年的一份报告显示,无神论者只占美国总人口的约2.4%,而不可知论者(agnostics)也只占总人口的约3.3%。自2007年以来,尽管上述两个群体人数有所增长,但增幅更大的却是那些声称“没有特定宗教信仰”的人——约占人口总数的13.9%,五年来增长了2.3个百分点。

这些不断增多的所谓“没有特定宗教信仰”的人或者不认为自己属于任何教派的人,就是人们所指的“无所谓的人”(shruggers)。他们可能会对宗教信仰表现出强烈的精神依赖,也可能完全无动于衷,反正出于某种原因,他们不认为自己是完全的无神论者。

近些年,那些认为自己为无神论者的人,对宗教组织的叫骂变得异常激烈。2012年在华盛顿特区召开的无神论者集会中,“有个乐队用一首振奋人心的歌曲带动人群讽刺‘耶稣再临’的信念,还带有性暗示,”西米诺和史密斯在书中写道。与会者身着的T恤及所持的标语皆印有“我喜欢事实”和“宗教就像阳具”(涉及到更深层的隐喻)等口号。现场还有真人大小的耶稣木偶。

这不已经不是一般的茶话会,大家小范围内聚在一起说说犹太教和基督教坏话的茶话会。这次无神论者集会的参加者有8000至20000人(也许统计有夸大,但仍有上千人的规模)。主讲人之一的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鼓励与会者“嘲弄”人们的信仰。其实并非所有的无神论者都对宗教信仰采取这种态度,但这是一个常见的姿态,尤其是那些最直言不讳的无神论拥护者,包括道金斯(Dawkins)、PZ迈尔斯(PZ Myers)和比尔·马赫(Bill Maher)。

“这肯定是他们的一种策略,”西米诺说,“着实有些无礼。”他表示,这是“新无神论”(new atheism)的主要特点。所谓“新无神论”,就是道金斯式的反信仰运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和理性主义。“就好像一旦你可以嘲弄信仰,你便可以阐明宗教。”他补充道。

但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有些道理,至少在你阅读《无神论者的觉醒》的时候,是有意义的。无神论者之所以对信仰直言不讳地嘲弄,部分原因是他们日积月累的痛苦。“无法否认,相较有宗教信仰的人来说,无神论者花费了更多时间去思考和记录有关宗教的问题,且更容易结为一个整体。”作者在书中写道。美国选民反对无神论的政客;父母担心无神论者成为自己孩子交往的对象;公众对无信仰者比对具有宗教信仰的人更加冷淡。作为无神论者,就意味反对有神论(theism),但这不也一定是双向的。在美国,不信上帝的人,也不被周围的人信赖。但多数情况下,这种情形就好比在高中校园,社交性女王们总是存在感满满,而技术宅们却几乎都是透明人。

这种背景和环境造就了一种激进的无神论(aggressive atheism),他们嘲弄并排斥一切宗教信仰。西米诺和史密斯指出,这种直言不讳的做法有助于提升无神论者的存在感,但也存在不利因素。

“在我看来,接受一个标签,尤其是像‘无神论者’这样的标签,就等于认同自己属于一种有别于大众文化的次文化,”作家山姆·哈里斯(Sam Harris)在2007年无神论者联盟会议(Atheist Alliance conference)上说,“这就等于把自己划归为一个边缘利益群体。……从战略意义上,就已经踏入了一个陷阱。”

“尤其是年轻人……选择自己的宗教应该是自由的,应该受到尊重,而不仅仅是停留在你出生时所处于的宗教环境。”史密斯说。网络促进人们互相交流,即使别人与自己的宗教信仰不同,也不会感到孤独。“无神论者并不是没有网络社交的孤独者,”他说,“他们也可以拥有社会群体和社交聚会,即使不在同一地点。”

这些社交场所包括思想自由博客(Freethought)和红迪网(Reddit)等网站。在这些网站的论坛中,人们可以发布关于无神论的想法和链接。“这些论坛就像一艘艘救生艇,漂浮在被宗教所不容和怀疑的海上。”西米诺和史密斯写道。论坛主题包括家人和朋友对无神论的不认可,关于堕胎等社会问题的辩论,还有一些基本问题,比如“除达尔文鱼之外的无神论者符号”。

这种匿名在线社区也有缺点,2011年发生的“红迪门”(redditgate)中,一名15岁的少女上传了自己的照片,照片中她手持一本关于无神论的书籍,这是她的圣诞礼物。许多回帖者都发表了色情言论。类似这些无神论社区中对女性性骚扰的案例突出了一个重要问题——怎样才能让无神论社区对女性更加友好。

据统计,美国无神论者中,男性比例远高于女性。2012年皮尤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在自称无神论者的人群中,有64%是男性。此外,无神论者中,白人多于黑人,受教育程度高者较多。

但同时,无神论者的年龄一般也较小。据统计,有42%的无神论者在18到29岁之间,这个年龄段只占美国人口的22%。大多数成年无神论者在50岁以下,在“婴儿潮一代”(二战后大约20年间出生的人)及更早出生的人群中,自称无信仰者的人非常少。

目前,萨姆·哈里斯( Sam Harris)等思想家正倡导一种较为柔和的无神论,不那么咄咄逼人和盛气凌人。而作为在线无神论社区主体的年轻无信仰者也正在成长,或许将来,无神论者们不用再大声疾呼,嘲讽式的激进无神论也将不复存在。 无神论者的觉醒是否存在还有待商榷,但未来,无神论可能会变得更加“平和”,公开质疑上帝存在的人也会变得更为社会文化接受。

亦或不是。“至少在近期,无神论这种相对年轻的社会运动将受到对话和移情的限制。”该书作者最终得出结论。对于一个想努力在笃信宗教的国家获得合法性和能见度的运动群体来说,大声疾呼可能会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