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品市场跻身世界第二位 仅次于美国

作者:杨帆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15-01-05 10:21:38
从低谷到繁荣 当代艺术成市场新贵

1996年7月,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并于1997年1月1日开始实施。从此包括艺术品拍卖在内的中国拍卖业真正步入了法制的轨道。可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席卷市场,严重打击到了国内刚刚起步的艺术品市场。1998年翰海春拍没有在平时的5、6月份举行,而是推迟到了8月。同年秋拍,翰海与小小集团合作,直接把拍卖现场搬到了富裕的浙江绍兴。1999年,中国国内艺术品拍卖的总成交额只相当于1997年的50%-60%。2000年嘉德秋拍,“迄今为止最旧的一件书画作品”唐朝怀素草书《食鱼帖》未达到1000万底价流拍,可谓一大遗憾。

2005年,国外市场中当代艺术出现井喷。此后,中国当代艺术急剧升温。内地拍场也纷纷设立专场。2006年北京保利拍卖中,刘小东《三峡新移民》以2200万元成交,打破了中国当代艺术品的拍卖纪录,随后,方力钧、曾梵志、周春芽等当代艺术家的作品纷纷拍下千万天价,这些当代艺术“新贵”是助力艺术品市场重新繁荣的重要力量。艺术评论家、策展人表示。不过当代艺术板块最贵的艺术品,都在海外创下,这与当代艺术的定价权主要在海外有关。自2008年金融风暴以后,欧美开始抛售,华人圈不断吸纳当代艺术,由此在2008年后当代艺术板块形成高位调整、国内接纳的格局,让当代艺术形成的千万、百万格局硬撑了几年。而从2012年秋拍之后,中国当代艺术开始在香港苏富比拍场上出现跳水,截止到2014年,中国当代艺术的市场价格已逐渐趋于稳定。

内地“先富”人群 中产阶层将是未来主力

2003年后,中国先富起来的人逐步成熟,中国渐渐形成了稳定的收藏群体。买家的主体由外国人、港澳台人慢慢转向了内地人,内地买家更是开始全世界搜寻宝贝。这一时间,中国拍卖业一直稳步上扬,即使是2008年金融危机时,中国艺术品市场都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反而迈向了“亿元时代”。

有调查机构曾在2013年针对中国中产阶层收藏者展开调查,89%的受调查者表示准备在近期购买至少1件艺术品,68%的人愿意花费收入的10%购买艺术品,其中有8%甚至愿意将收入的30%用于收藏。未来中产阶层将是保持中国艺术品市场活力的基础,而收入在10万至100万美元之间的高端中产阶层则是未来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重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