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2014年上帝题材电影难以大卖?

作者:爱新闻 徐婧欣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5-01-05 11:35:26

2014年,耶稣、诺亚和摩西等圣经人物都成为了电影主角。而尽管好莱坞掀起了新一轮宗教电影的热潮,全能的上帝却没能让这些电影票房大卖。 

为何2014年上帝题材电影难以大卖?

2014年上映的所有与宗教相关电影中,上帝仅在一部电影中以配角出现。12月上映的《出埃及记:法老与众神》( Exodus: Gods and Kings)中,来自英国的11岁演员艾萨克·安德鲁(Isaac Andrews)出演了一位令人讨厌的上帝。不过,上帝在很多电影中担任了重要角色,从圣经史诗《诺亚方舟》(Noah)到《末日迷踪》( Left Behind ),再到颇具争议的《上帝未死》( God's Not Dead)。这使得许多大学生欣喜若狂,又让他们意识到存在危机。另外,耶稣也在荧幕上多次出现,《天堂真的存在》(Heaven Is for Real )将耶稣描述为骑马的白人,而《上帝之子》( Son of God )中,耶稣带有虚假的笑容。

其中一些影片票房大卖。《诺亚方舟》票房为1.01亿美元,《天堂真的存在》为9100万美元,《上帝未死》和《上帝之子》票房均为6000万美元左右。《出埃及记》的制片效果很好,不过剧本和演员选择并不尽如人意。而《末日迷踪》的演员选择就很成功,尼古拉斯·凯奇(Nicolas Cage)和查德·迈克尔·莫瑞(Chad Michael Murray)出演了该片。

这些电影票房各异,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从文化角度看很失败。这说明,要诠释上帝这个角色,使之既能吸引虔诚的宗教信仰者又不疏远无宗教信仰者和随意看电影的人是很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有些电影票房很高,说明在美国宗教相关电影需求量大。2015年上映的《沙漠里最后的日子》( Last Days in the Desert )可能成为最好的宗教电影,伊万•麦格雷戈(Ewan McGregor)在影片中饰演耶稣。即使与上帝相关电影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这些电影却不一定称得上是有趣的艺术。

2014年,电影制作者应对上帝问题的策略各有不同。达伦•阿罗诺夫斯基鉴于预算原因,(Darren Aronofsky)在讲述《创世纪》中诺亚故事时,只塑造了上帝作为“造物主”的一面。《天堂真的存在》、《末日迷踪》和《上帝未死》则利用了辩论方式:它们都就上帝是否存在的原因做了长篇演讲,意图使观众从有神论的角度理解世界。《上帝之子》是一部圣经电影,而《出埃及记》则徘徊于动作片和神学挑战之间。

然而这些对策都令人担忧,《诺亚方舟》中的世界让人感觉不是人类早期文明,而更像是中土世界。《天堂真的存在》、《末日迷踪》和《上帝未死》的中心问题是上帝是否存在,即使是对信仰者来说,它们也更像是宣传而非创造性的作品。无论是否相信基督,《上帝之子》的彻底写实主义都会令人失去兴趣。尽管《出埃及记》在道德上富有煽动性,但克里斯汀•贝尔(Christian Bale)扮演的摩西用怪异的眼光与孩童版的上帝交谈,这一幕足以转移观众的注意力。

这些误区很可能说明导演和创作者缺乏创造力。而更有可能的是,电影制作者在创作宗教艺术时处于两难境地。信上帝与不信上帝的人拥有不同的世界观,他们处于不可调和的两个阵营。而电影制作者在创作时需作出选择,这对制作者们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在美国,宗教的文化细节使这一选择机制更复杂:一些人相信上帝却不希望将这种信仰公之于众。这类人和不信仰上帝的人在观看以上帝存在为中心的电影时,可能会感到不适或难以被说服。而对那些明确自己信仰的人来说,任何慎重的处理方法都可能让他们觉得是人身攻击。

这种两难局势本身就可以成为宗教电影有趣的主题。不过,14年上帝题材电影在好莱坞来势汹汹,这本身就值得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