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那年》电影版创造2014年末票房奇迹
原因:时代在变受众在变
经过二十年互联网的普及,已经有一大批网络小说读者被培养起来,而他们也正是通俗娱乐的目标受众。曾经的剧作思维还是“我生产什么你看什么”的卖方市场,而在如今市场竞争的寸土必争下,按受众需求出品电视剧集或许才是识时务。
其次原小说积累的超高人气,已经降低了文化产业这本来极具风险的产业的风险系数——故事的内容情节已经接受过市场的检验。同时,网络小说的改编又无疑极大压缩了原创剧本所需的创作时间,利于生产周期的加速。这一切似乎都是为受众考虑,又有利于剧作方。
但是从整个文化格局来看弊端也是颇为显而易见,网络小说多集中在古装、言情、穿越等题材,缺乏具有大格局和深度的剧本。毕竟网络小说的“经典”有其局限性。
从更宏观的政策环境来看,去年文艺座谈会特别提到两位网络作家,网络文学的地位似乎借由网络的影响力步步高升。同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近日提出网络文学发表作品的作者须实名注册,又在规范这个日益做大的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