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重金修旧物 德国人注重保护文物古迹

作者:郭洋 来源:新华网
2015-01-21 10:44:18

新华网柏林1月20日电(记者 郭洋)砸重金修旧物是否值得?在德国人看来,保护文物可谓好处多多:节约资源、促进就业、发展旅游……甚至可以提高文化认同、助推社会和谐。

德国在册文物古迹约有100万处,其中部分为州、县等地方政府所有,大部分则握在私人手中。那么,德国又是如何保护这些文物古迹的呢?

为了让文物保护有章可循,德国各联邦州分别立法,除定义何为文物、将本地文物列入“文物清单”供民众查阅外,还明确监管部门职责和文物使用规定。

各州法律细节有异,但内容大致相同。例如,各州均规定文物所有者不得擅自更改建筑样貌,改建前需上报文物保护部门批准。改建获批后,文物保护部门还会就如何选择专业技工等提供咨询,避免使用错误的技术或建筑材料。

总体来讲,德国文物保护资金来源多样。州、县政府是文物保护主要出资方。2005年,各地方政府总计为文物保护和修缮投资近4.1亿欧元(1欧元约合7.2元人民币),占到公共文化支出的5.1%。同时,联邦政府会通过不同项目为文物保护拨款。2006年至2009年间,仅联邦政府“国家宝贵文化遗产”项目就为修缮文物古迹投入4300万欧元。

除联邦和地方政府外,基金会、协会以及文物所有人也是文物保护资金的重要来源。例如,德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是一家私人基金会,依靠大约20万名私人捐赠者和电视彩票筹集资金。截至目前,这家1985年成立的基金会已投入5.2亿欧元,用于修缮德国4500余处文物古迹。

又如,私人住宅也可能属于文物,维护费用应由所有人承担。不过,此事涉及公众利益,政府也会给予一定支持。为减轻文物所有人负担,掏钱修房子的所有人可以享受部分税收优惠。

在德国,文物古迹尤其是工业遗址再利用十分普遍。原来的厂房变身学校、住宅、博物馆或市政厅,既实现了文物保护,又避免了拆除重建的双重投资,特色外观还让更多人对老建筑的新用途感到好奇。

对于文物保护宣传,德国有关政府机构和社会团体会借助举办活动、设置奖项、出版刊物等方法提高民众文物保护意识。“文物古迹开放日”活动效果颇佳,每年都会吸引超过400万人前往数以千计、平日却较少开放的历史遗迹参观。

同时,德国还非常重视培养年轻人的文物保护意识。分散在德国各地的13个“青年工匠协会”每年都会各自招收数十名16岁至26岁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会用一年时间学习文物保护相关知识和技能,积累人生经验。此外,一些基金会、协会等社会团体还会组织中小学生参观文物古迹,并为他们提供有关文化遗产保护的学习材料。

现如今,文物保护已经融入德国人的生活当中。随便走进一座小城,当地人几乎都能列出几样拿得出手的特色古迹。对德国人来说,承载历史的文化遗产不仅可以带来独特的精神享受,也是必须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