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故事要让老外听得懂

作者:邱晨辉 李林 白帆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5-03-07 09:13:00

不管是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有权不可任性”,还是政协发言人吕新华说的“任性”、“铁帽子王”,一些颇具中国风格的词汇,现身于两会这个一年一度中国最重要的政治活动中。

问题来了。中国人明白,翻译和老外却被难住了。这个被媒体关注的细节,也引起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外文局局长周明伟的注意。他认为,如何准确翻译这些词汇,对传播中国形象至关重要,“毕竟还是要让他们听得懂嘛。”

外交部一位翻译室的老主任曾给周明伟讲过一个故事,在翻译十六届三中全会公报时,提到要“加强执政能力”,而有关加强执政能力的主要表现,包括增强“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这些词翻译过来五花八门,前者有的翻译成为了“加强统治能力”,后者则成了“统治市场经济”,完全变成了另外的意思。

周明伟说,“要向国际社会说清楚我们的制度,讲清楚这个机制的运行和作用,但很多时候,我们把事情做好了,但没讲好。”一是话语体系的研究,要尊重、了解别人的话语表达方式,同时,怎样讲能让人听懂,而不是听不懂。

一个例子让周明伟至今记忆犹新。“愚公移山”这个故事放在孔子学院教材里面,有老外说:“这个叫fool of moving the mountain,这个人真的是很fool,真的是很笨,他说山挡住你家的路,你为什么不搬家,为什么要搬山呢?”

还有“司马光砸缸”,别人会觉得,你在逻辑上根本讲不通,“他们认为小孩子掉进去能差点被淹死,必须是一个巨大的缸,能够承受这么多的水必须是很强的一个缸,一个小孩子要拿多大的石头才能砸破这个缸?”他说。

周明伟说,这些有的是对中国文化不理解,有的是被妖魔化甚至有成见。“如果我们不在文化交流上重视这些差别,就可能造成传播上的障碍,以为讲好自己的精彩故事就可以,就一定有好的效果,其实不一定。”

在今年的政协工作报告中,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也提到,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努力为国家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不要在第一秒钟就让国际社会不接受。”周明伟说,不能简单用概念解释概念,用定义解释定义。比如,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如果先说中国共产党怎么解决就业问题,解决城市化、现代化问题,再说遵从社会主义原则等等,外国人可能就更明白。如果只顾自己说得很漂亮,不关注这个词国际社会听不听得懂,有些词就很难走出去。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吴海龙大使,同意周明伟的看法。他说,一方面,要让外国人听懂我们的故事,听懂我们家里发生的事情,但也有另一种情况,即“我就要让你接受,让你听。你听不懂,最后也要让你接受。”

他以“折腾”这两个字为例说,翻不清楚就用汉语拼音。话语权是两个方面。一种是我用你的思维处理事情,另一种就是用我的语言,让你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