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诗歌日:从“为你读诗”到“大众读诗”?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5-03-21 10:32:06

自1999年开始,每年的3月21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诗歌日”(World Poem Day)。

近两年书店的显眼位置赫然摆放着辛波斯卡、奥登诗选这样的书,并且名列各大好书榜单。我们曾经历过新月派、朦胧诗派的接近大众化的诗歌繁荣时代,如今诗歌好像再次以新的个体化、私人化方式走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或者说,诗歌和每个普通人相连。

诗歌真正走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恐怕是一个社会精神生活的反映,也可目为对这个日子特别的庆祝。

“为你读诗”公众号在朋友圈的传播

据统计,新媒体《为你读诗》自2013年6月1日上线以来,累积一百多万粉丝,日均诗歌阅读量超过十万。最近第644期鲁豫读的《我想和你虚度时光》发布后,五日内即破130万阅读。

“为你读诗”由20位中国各界精英共同发起:李彦宏、星云大师、陈鲁豫、于丹、杨澜、李健……参与“为你读诗”的嘉宾,各种身份的包罗万象似乎说明不论职业领域是什么我们的精神总需要一种栖居。借助名人效应,“小众”诗歌悄然走进“大众”的生活圈。

“打破小众圈层的藩篱,让诗歌融入大众生活中,这是我们一直想做的。”“为你读诗”团队的总策划张炫曾这样表述目标。

13年底,一位普通的中学老师朱斌在与妻子结婚十周年纪念日之际,通过微信,用自己不标准的普通话为她读了一首自己写的诗《我的姑娘》。

 “我们不觉得浪漫非得是去吃一顿烛光晚餐,或者一定要有物质的东西才能表达。我们也不希望读诗成为一种表演的艺术,表现得很夸张,我们希望嘉宾是真挚地、朴实地去诉说情感。” 张炫所说的大概解释了为什么诗歌能走进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因为它就是用真挚书写着普通人的生活,入了耳入了眼入了心。

余秀华们的成名:诗歌是出口

“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给你诗歌/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春天”

这是余秀华《我爱你》中的句子,她给我们带来的一切植物分明拼成了一首诗,带来一种表达生活的意象和词汇的新鲜的带着露水的芬芳。

前不久余秀华的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结集出版,据报道春节前就加印了4次,销量突破10万册,“诗集有这么出色的销量,20年来还是第一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责编杨晓燕介绍。

余秀华记录的是最点滴的普通生活。“发现”余秀华的《诗刊》编辑刘年的说法更加清楚:“从内心里来,到读者内心里去。能够打动人。”

她具有简单几个文字就创造出意象的能力。她特有的身体状况、生活状态都为她营造了诗歌的羽毛,加之对生活的敏锐、对文字的敏锐,透过书写自己的痛苦与爱,我们低下头看到了自己的柔软和搏动。

新媒体的渠道,为大众的阅读提供了可能。余秀华、打工诗人等已经成为文化事件。近些年,借助自媒体平台,诗歌开始走进普通人的生活,正在悄然转身成为“大众的诗”。

成名喧嚣中的余秀华,或许就像她写给2014年的那首总结诗和面对媒体的现场作诗,“谢谢我自己:为每一次遇见不变的纯真”、 “假如你是沉默的,海水也会停止喧哗。”

《布达佩斯大饭店》中的诗歌:欧洲文化传统

主人公“传奇”的古斯塔夫先生满身都是有着一种与众不同的格调,或者用本雅明的话说有一种光晕。无论在什么时候,在火车上的聊天之中,越狱逃跑之后,甚至于在被逼到悬崖前的临死之际,他都会信手拈来而又滔滔不绝地诵诗。

他在大饭店员工晚餐前要读诗布道,虽然听者已经开吃。但是这种日日久久的感染,之后zero也会用诗歌来形容爱人。

他爱背诵诗歌,爱引经据典,爱香水,爱考究的生活,诗歌,如香水如其它考究的生活方式,不过是一种复杂文化或者文明的符号。分析认为这是一封对欧罗巴文明的情书,有着茨威格和本雅明的双重回响。这种对欧洲文明的眷恋,深深印证在本片的主人公古斯塔夫身上。

属于西方的诗歌传统甚至仍旧渗透在“娱乐圈”的明星身上,“卷福”朗诵的济慈《夜莺颂》声音深情而富有磁性,将人带入诗中的意境、“抖森”读起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也是如流水般自然,每个重音都好像能拨动心弦。

诗是真正让我们安居的东西。”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如是说。无论是出于传统、还是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抑或是想在喧嚣中寻觅平静,诗歌借助新媒体和名人效应以新的姿态走入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