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的双弦小提琴在纽约展示时,克莱蒙斯·伯顿希尔(Clemency Burton-Hill)也将目光投向一些奇奇怪怪的乐器,从巨型提琴到特雷门琴(theremin)。
下个月,纽约贾维茨中心的3D内部印刷会议的参观者将有幸见识到世界新型乐器。它是否是3D印刷出来的呢?这款新型的双弦压电材质小提琴是埃里克·戈尔登贝格(Eric Goldemberg)和迈阿密的MONAD工作室维罗妮卡·扎克贝格(Veronica Zalcberg)的合作产物,乐器演奏家斯考特·郝尔(Scott F Hall)也参与其中,他从上世纪90年代就萌生制造特殊乐器的想法。
戈尔登贝格说:“我们产生创造奇怪的乐器的想法是因为我们意识到了,美学和技术上的问题与建筑师和作曲家所面临的问题是极其类似的。”他和扎克贝格对制造新概念小提琴很感兴趣。同时一起参展的还有他们改进后大提琴、“hornucopia”大型阀类喇叭乐器、以及赫尔的“monobaribasitar”单弦中音电吉他。这是不同种类的音乐家和乐器制造者、互动艺术家在设计和计算强烈碰撞下的产物。
我问他如果双弦是小提琴核心的话,有没有人可以演奏它?他说:“当然,我们的每一个乐器,都保持着功用性以及符合人体工学。这也是我们为何要称我们的乐器小提琴和大提琴。我们的元件部分也坚守这一定的人体标准。”那么他们的声音如何呢?他答:“跟期望差不多,跟古典弓弦乐器差不多,当然,因为他们的材质和设计理念也使得他们有自己的特点。与古典吉他和莱斯·保罗电子吉他音色相比,听起来是有些相像,但是也大有不同。”
除去声音,它那具有攻击性的科幻式外表使得这把压电材料的小提琴看起来应该出现在科幻小说里而不是交响音乐厅,但是这把小提琴也作为另类乐器的长久历史传统的一部分模糊了工程、科学、音乐和魔术的界限。戈尔登贝格说:“毫无疑问,我、维罗尼亚、斯考特保留了大多小提琴历史和其他跟我们一样冒险创新的新设计。乐器创新设计平衡了致敬历史传统以及对未来的大胆设想。”
在压电材质小提琴出现之前的一些有趣的先驱。
玻璃琴
如果你曾经用手指敲打和环绕玻璃杯的边缘,你肯定很熟悉这一成音现象,12世纪开始中国就利用这一现象来创作乐曲。文艺复兴时期伽利略曾经研究过这一现象,到了18世纪40年代,一组用水调节的玻璃杯被爱尔兰人理查德·柏克里奇推广,他将其称为“天籁制造机”。1745年,作曲家克里斯托弗·威利巴尔德·冯·格鲁克被欧洲听众们的一组同样装置的玻璃杯所震撼,他称之为“verrillon”。
伯克里奇的“天籁制造机”曾经出现在1761年本杰明·富兰克林碰巧出席的音乐会上,当时他在伦敦代表宾夕法尼亚州立法机关参加议会。之后,他就对它着了迷并且打算在它基础上发明一款真正的乐器。他发现如果每一个玻璃碗或者玻璃杯有其独有的大小和厚度,它们在不需要装水的情况下发出理想的音准。他招募了一个专业的玻璃制造工来制造一组完美的玻璃。将其镶嵌在里面并配有轴。轴就如纺织机由脚踏板来控制。这样玻璃琴就诞生了。
39年后,一次演奏会,莫扎特欣赏到盲人演奏家玛丽安极好的玻璃琴演奏。莫扎特深受鼓舞,创作了玻璃琴独奏和长笛双簧管中提琴、大提琴五重奏的柔板C调。贝多芬也是为玻璃琴创作的先驱之一。但是古典乐逐渐走出庭阁之间,晶莹透亮的玻璃琴的声音不适合大的演奏厅,因此也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