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维辛集中营幸存者奥特·格芮弗德讣告

作者:爱新闻 薛佳茵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5-05-11 15:27:32

奥斯维辛集中营幸存者奥特·格芮弗德讣告

奥特·格芮弗德(Otto Grunfeld)写下了二战期间在集中营的亲身经历

我父亲奥特·格芮弗德去世时已是90岁高龄。他的家人在大屠杀中无一幸免,他是唯一的幸存者。父亲出生于(前)捷克斯洛伐克(Czechoslovakia)的农村地区,在那里,他的父母莫里茨(Moritz)和希尔达(Hilda,旧姓Lobovics)经营着一个小农场和一个苏打水工厂。他们育有二子,父亲居小,哥哥保罗(Paul)对他影响很大:保罗是小提琴手,奥特在他的感染下开始学习钢琴。

随着纳粹势力的增强,父母想要将两个孩子送到以色列的努力以失败告终。很快,一场反犹太人运动在1942年爆发,从布拉格(Prague)到特莱西恩施塔特(Theresienstadt),各犹太人生活区皆难逃厄运。当时,奥特和保罗乘着分别在面包店和菜园工作的便利,为其他人私运食物。也是在这过程中,两兄弟听说了父母被杀的噩耗,这给奥特带来了严重的精神打击。

1944年,兄弟俩被转移到奥斯维辛(Auschwitz)。一到目的地,保罗就直接被带走了,奥特本能的紧随其后。保罗一头黑发,脸上戴着眼镜,径直被送进毒气室。但对于金发碧眼的奥特,守卫却大呼大叫,勒令他去其它地方。他们将他转移到考费林格(Kaufering),给他编派了夜晚的工作,让他将火车上的水泥背到在建的、用于组建飞机的地下碉堡。在极度清醒的情况下,没有人敢奢望活着从这项伤害性极大的工作中走出去。幸运的是,奥特工作的第二晚,火车就因为同盟军的轰炸无法正常到点工作。或许他正是因此得救的。

随着美国军队的逼近,纳粹慌慌张张,急欲为自己的所作所为销毁证据,于是,19岁的奥特不得不加入背送尸体的队伍。这些受害者,有的因染伤寒命悬一线,有的早已呜呼哀哉,但不管怎么样,他们无一例外都将被堆在备好的各个棚屋里。解放后,奥特去了英国,在伦敦的市政厅音乐和戏剧学院(the Guildhall School of Music and Drama)深造。他在学校里邂逅了当时正在学习钢琴的罗斯玛丽(Rosemary),两人于1958年喜结连理。之后,奥特在牛津和伦敦开音乐会,使用过包括哈默林音乐厅(the Wigmore Hall)在内的场地。但他很快发现,公开演出对于他来说是一种负担,他不喜欢聚光灯下的生活。于是他转而为董事会工作,成为其中的一名审查员,同时教授钢琴演奏。

他非常推崇巴赫(Bach),以至于一次又一次、不知疲倦的分析和练习巴赫的作品。一直到去世前的一两年,奥特才结束了自己的演奏生涯,但几乎每个晚上,他都要听听他第一次爱,也是最爱的音乐家——贝多芬的作品,且通常是他的室内作品。

除了音乐,奥特还做一些木工活或者写作,记录自己在战争年代的经历。这段经历是他成长路上非常重要的一笔。失去了哥哥之后,他觉得自己的生命已经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内心早已痛到麻木。

他的生命会在妻子罗斯玛丽、五个孩子——尼古拉斯(Nicholas)、特丽莎(Theresa)、塞巴斯蒂安(Sebastian)、安布罗斯(Ambrose)和我——和四个孙辈身上延续下去。

奥斯维辛集中营幸存者奥特·格芮弗德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