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艺术家对于“巨鲸约纳”的反思

作者:爱新闻 黄心喻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5-08-10 10:58:37

 一位艺术家对于“巨鲸约纳”的反思

在赫尔曼·梅尔维尔(Herman Melville)的《白鲸记》(Moby Dick)中,鲸油被描述为一种“和母猫的乳汁一样稀少”的东西。事实上,单是一头抹香鲸的头部就能产出大约2000加仑的鲸油。过去,鲸油曾被用来制作灯油、润滑剂乃至肥皂,总是供不应求。随着十九世纪中晚期植物油、柴油以及其他一系列替代品的发展,人们对于鲸油的需求才得以减少。即使如此,直到1970年代,鲸依旧在为化妆品、人造黄油等一系列产品提供原材料。

然而,对于这种大型哺乳动物来说,它本身的价值,总是要比其各个身体部件加起来的价值更大。一头搁浅的鲸曾经是倍受喜爱的奇观,一具动物尸体就这样被改造为了一个景点:游客可以走进它的颌骨,甚至坐在它的胸腔里,以这样栩栩如生的形式供人们观赏,非常罕见。这也就能理解上世纪中期人们对于“巨鲸约纳”(Jonah)的热情了。约纳是一头70吨重,23米长的长须鲸,于1952年在挪威(Norway)特隆赫姆(Trondheim)海岸被捕获,之后就被浸泡在福尔马林里,装到特制的大卡车里,在欧洲巡回展览,直至70年代中期。约纳成功躲过了被肢解的命运,不用像其他鲸一样被人分解,提取出鲸肉和鲸脂。就如这一巡回展览的宣传册所说,它“作为一个展品,注定成就辉煌”。

费奥纳·谭(Fiona Tan)是一位印度尼西亚籍艺术家兼电影制作人,曾在2009年威尼斯双年展(Venice Biennale)上办过展览。此次,她又为新展览构思好了的展品——一个布置在英国盖茨黑德市(Gateshead)波罗的海当代艺术中心(Baltic Centre for  Contemporary Art)的名叫“仓库”的艺术装置。在这个展厅中,她放置了一辆与当时保存约纳的卡车类似的车,占满了整间展厅。在卡车内,谭布置了从汉考克(Hancock)大北博物馆(Great North Museum)借来的各种自然藏品,如独角鲸的角。卡车里没有“巨鲸约纳”,或许会使一些参观者失望。这个展厅就好像一个百宝箱,装满了类似文艺复兴时期那些激发想象力的奇珍异宝。

就像她之前作品一样(如一些在波罗的海中心其他展馆展出的电影装置),谭利用历史、人与自然世界的关系让参观者重新思考人们对于“收藏”的痴迷,和这一行为对于自然界的冲击。在卡车车厢中,参观者可以跟随着谭的摄影镜头穿越莱顿(Leiden)和柏林(Berlin)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展厅,与之呼应的是一段描述自然历史起源以及人类“永无止境的收集欲”的音频。在车厢外的展厅墙壁上,投影着关于鲸如何被剥皮肢解的资料影片,让观众在心中反思鲸的早期工业价值及其本身的生存权利。

这个展览更因处于纽卡斯尔(Newcastle)泰茵河(River Tyne)附近而显得意义非凡。对于很多当地人来说,提起当地工业时代的故事,他们大多不会想起去北极航海或捕鲸,只会想到煤矿以及造船等在当地占据主要地位的工业。而事实上,捕鲸确实在当地历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从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纽卡斯尔一直被认为是英国重要的捕鲸港口,与当时惠特比(Whitby)和彼得黑德(Peterhead)等港口一样。

1982年起,大部分水域都不再允许捕鲸。鲸不再支撑世界的能源供给,其生存与死亡的前景才开始有所改变。曾经,鲸被认为是危险的象征,是《圣经》中名为“利维坦”(Leviathan)的怪兽。而现在,鲸却被广泛视为世界海洋中和平的化身。如今,人们可以通过其他手段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比如听听鲸的叫声,或是观察它们的养殖过程。然而,对于约纳来说,这一切都来得有点太晚了。

一位艺术家对于“巨鲸约纳”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