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单身,那又怎样?

作者:爱新闻 黄心喻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5-11-03 17:19:35

年轻,单身,那又怎样?

这篇文章针对的是如今中国年轻人倾向于不顾长辈反对、独自生活的现状。

迟莹莹(Chi Yingying)跟两只猫和一群精美的猫头鹰瓷器一起,生活在一间狭小的公寓中。迟莹莹说,她的妈妈想要完完全全掌控她的生活,甚至在她二十出头时,她妈妈就曾因未婚责备她。28岁时,迟女士做了她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离开父母,独自生活。虽然代价很大——将近一半的工资(4000元,即625美元)都花在了月租上,但如今33岁的她却表示,自己很享受目前这种不受干扰的状态。

在许多国家,结婚之前离开家是一种成人礼。但在中国,像迟女士这样结婚之前就选择独自生活的行为却被认为是犯了禁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人是要生活在一起的。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独自生活。

在2001至2010年这十年中,独自生活的住户成倍增加。人口调查显示,如今独自生活的中国人超过五千八百万,这个数字比美国、英国和法国的单人户数量总和还多,单人户占据了全国所有家庭的14%。虽然这相比日本和台湾还是较低(如下表所示),但这个比例无疑将持续上升。

事实上,中国的独居模式和西方国家的有些不一样,因为在中国,有数以千万的农民工(尤其是穷人)为了生计不得不离开家乡去往繁华都市,这些人大都独自生活,而且通常都是蜗居在小房子里。不过,大多数独自生活的年轻人都是家境比较好的。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的景军(Jing Jun)指出,“自由和新经济”打破了中国传统家庭模式。

30岁以下的人当中,受教育程度越好,经济实力越强,就越渴望独自生活。在中国,富裕地区的独居者(不包括丧偶者)越来越多——比如在北京,有五分之一的家庭都只有一个人。如今,大家的结婚年龄在不断增长,尤其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男性的平均结婚年龄在30岁以后,而女性通常在28岁,相比美国,这个年龄大了一些。同时,离婚率也在增加,虽然还是比美国低很多。在中国,每年有超过350万对夫妇分手——这也增加了独居户的数量。

对于一些人来说,独自生活是结婚、再婚或是家庭重组之前的一个过渡阶段。但是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他们可能会永远独居。在城市里,一些受过良好教育的都市女性通常会主动选择保持单身,这象征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和就业机会的提高。而农村地区则刚好相反。由于人们偏爱儿子,经常堕女胎或者抛弃女婴,所以农村男性数量远远超过女性,正是这样失调的男女比例造就了成千上万无奈的单身汉。

在旧中国,无论农村还是城市,几乎无一例外,成年就意味着在家庭的监管下结婚生子。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在监视之下生活,他们可以自己选择想要的社交圈和性生活。

然而,从长远看来,这给政治带来了挑战:一直以来,中国政府都反对个人自由崇拜。实际上,独自生活并不意味着打破社会规范,毕竟手机和网络能让人们方便的联系自己的家人。然而,松散的家庭关系可以让人们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社交圈、志同道合的朋友甚至是政治抱负上,虽然这并不是政府所提倡的。

现在,独自生活的人总是会受到别人的嘲笑。一些未婚女性被称为“剩女”,未婚男性则被称为“光棍”——因为他们这样无法给家庭传宗接代。网友称一些独居的女性十分厌恶别人催促她“找个男朋友”。

甚至在外吃饭也面临着改变。在传统的中国饮食文化中,人们围坐在桌边,一起分享一桌子的菜。尽管对于独自用餐的诟病不断,2014年,上海记者蔡燕妮(YanniCai)依然写了《独自吃饭》(Eating Alone)一书——旨在阐述一人一例的膳食如何适应中国饮食文化。从传统上看,最简朴的中国菜肴都有“四菜一汤”,而一个单独的食客根本吃不完。

年轻,单身,那又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