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国际钢琴比赛意义何在?

作者:爱新闻 jalicey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01-15 17:13:54

肖邦国际钢琴比赛意义何在?

10月,华沙爱乐乐团参加了各种比赛。波兰总统安杰伊•杜达出席了肖邦国际钢琴比赛颁奖典礼,为第一名获得者颁奖。其他政客们则借此次节日晚会对各自党派进行微妙的宣传。10月25号,杜达先生所领导的右翼法律与公正党一举赢得了波兰国会大选。然而肖邦钢琴比赛的结果,却没有那么清晰明朗。

来自韩国的21岁的赵成珍赢得了冠军。加拿大的查尔斯•理查德•哈梅林和美国的凯特•刘位列第二和第三名。然而,对于赵成珍与理查德•哈梅林之间的那次势均力敌的角逐,大多数听众都表示不能辨别出这两位钢琴家之间的具体差别。因为在最后十参赛选手中,有九个弹奏的都是肖邦的E小调钢琴协奏曲(只有理查德•哈梅林弹奏的是F调),听众们感觉像是听了九遍一模一样的曲子,也情有可原。

肖邦国际钢琴比赛每五年举办一次,期望成为钢琴家的奥林匹克。但是音乐比赛与竞技比赛有很大的不同:一旦熟练掌握了各音符的正确弹法,它的艺术性鉴赏常常取决于个人品味。美国纽约的茱莉亚音乐学院管风琴系主任保罗•雅各布曾在几项著名比赛获过奖,他说道:“比赛结果可能会有很大的随意性”。1945年逝世的匈牙利作曲家巴托克•贝拉,也曾讽刺道:“比赛是为马准备的,而不是为艺术家”。

由于比赛结果的随机性,有一些被指责为不正当竞争。2010年夺冠的尤利安娜•阿芙蒂耶娃就被人认为是“内幕关系”。一些人质疑称:她之所以获胜是因为她师从其中的一个评审(评审经常被指责偏袒一些自己好友的学生)。今年的肖邦钢琴比赛没有什么内幕交易的疑问,因为每个评审对于最后的参赛者们的评分都公布到了网上。然而,获胜随机性引起了诸多明显的疑问:如果冠军不能被称为世界上最快的钢琴弹奏家或是最棒的长号手或最佳的肖邦曲表演者,那么,比赛最重要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美国科斯蒂学院的钢琴教授刘孟捷的学生小林爱实曾夺得肖邦钢琴比赛冠军。刘教授解释道,比赛最大的好处是曝光。“虽然这些钢琴比赛的压力对参赛者可能非常有害,但就像一个不知名的歌声出现在《美国偶像》中,参赛者的动力就是想要被发掘才华。”

盖布莉叶拉是在1995年肖邦钢琴比赛获得第三名的神童,她表示,很多年轻的音乐家将比赛视为获得一个好的经纪人的最佳机会。然而她又立即表示,参赛者们必须明白,参赛结果不可能是绝对公平的。“当我参加肖邦钢琴比赛的时候,有人就曾告诉我说比赛结果取决于评审午餐吃的是什么,” 她大笑说,“你不能把参赛目标设为赢,而应该把它当作艺术成长的一种方式。一项比赛带来的巨大压力,以及音乐家们为此场胜负不定的表演孤独地付出日复一日的准备,是一个艺术表演家一生高度浓缩的写照。”然而,很多年轻音乐家们却愿意承受这种压力。雅各布说,没能赢得比赛其实没有任何的害处,很多经纪人趋于寻找一些与众不同的音乐家,不同于评审们的评判标准。很多音乐家一般会在规定的参赛年龄前,一般是30岁之前,尽多可能参加比赛。

事实上,有人曾说,历经艰辛一朝夺冠,从此便放不下功名成就了。胜利毕竟是花了极大心血换来的。盖布莉叶拉说道:“获胜者的时间就会被挤压,因为他不得不从此进行巡回表演,弹奏他的获胜曲目。”

这并不是说肖邦钢琴比赛的冠军要遭到质疑,在比赛中的第一名包括了毛里奇奥•波利尼,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马尔塔•阿格里齐,和欧尔颂这样的大人物,他们都是世界上伟大的钢琴家。但也有很多的获胜者从此默默无名,而一些亚军们则成就了辉煌的事业。时间会告诉我们,赵成珍是否会像阿格里奇那样,创造出另一个不朽的传奇。

原文选自:《经济学人》

肖邦国际钢琴比赛意义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