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电影、书籍还是艺术中都不乏泳池的身影,但除了象征魅力和奢侈,泳池还有没有别的象征意义呢?
纵观20世纪,泳池总是和特定的生活方式有所联系。《光彩年华》(The Bright Young Things)里刻画的1928年6月的“浴饮派对”正是在伦敦圣乔治浴场举行的;特里•奥尼尔(Terry O’Neill)1977年为夺得奥斯卡小金人的费•唐娜薇(Faye Dunaway)所摄的照片也是以比佛利山庄酒店的泳池为背景;即使在乔纳森•格雷泽(Jonathan Glazer)导演的《性感野兽》(Sexy Beast: 2000年)里,电影第一幕也是雷•温斯顿(Ray Winstone)饰演的一位退休的黑帮老大在泳池旁晒太阳。无论场地和背景怎么变化,有一点却保持不变:游泳池象征着奢华与悠闲,最重要的是它是“魅力”的代表。此外,游泳池是压抑的欲望和秘密行动的最佳隐喻。游泳池在本质上具有双重性——泳池之上的世界和吃水线以下的世界。
泳池,尤其是几经精美设计的泳池,比如盖茨比那华丽大理石制成的泳池或报业巨头威廉•伦道夫•赫斯特(William Randolph Hearst)在赫氏古堡的海神泳池,都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在比利•怀尔德1950年的电影《日落大道》(Sunset Boulevard)里,年老色衰的无声电影明星诺玛•德斯蒙德(Norma Desmond)的游泳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并不只是因为在电影的第一幕中,人们发现了事业失败的编剧乔•吉利斯(Joe Gillis)的尸体,他面朝下地漂浮在泳池里。正如德斯蒙德本人一样,泳池象征着旧好莱坞在“疯狂的20年代”时的奢侈和过度挥霍,彼时德斯蒙德正处于职业生涯的巅峰时期。没有任何形象比空洞干涸、洒满落叶的泳池更能总结德斯蒙德渐被遗忘、消逝于大众视野的悲惨生涯了。然后随着她的东山再起,游泳池也再度起死回生。“可怜的呆子,”影片开场的旁白说道,“他(乔•吉利斯)一直想要一个游泳池。最后他得到了游泳池,只是付出的代价有点高。”
吉利斯贪恋的名与利便是泳池所代表的一切。但他的愿景与其他中产阶级无异。无论是汤姆、迪克还是哈里,每个中产阶级都想要在自家后院里建个游泳池,这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便在美国日益得以实现的梦想。
水花四溅
游泳池是郊区身份的象征,这个富裕之池还承载着许多相同的愿景:荣华富贵自然少不了,但还包含了自由感以及从日常劳碌中解脱的快感。在克里斯•史密斯(Chris Smith)的印度电影《泳池》(The Pool,2007年上映)中,一个年轻的酒店员工痴迷于中产阶级别墅花园里的游泳池。他决定要等自己收到邀请才在池中畅游,这一宏图壮志和他的生存现状完全不相符。“在泳池中游泳”这个简单的愿望象征着他内心更大的人生目标——如接受教育和提高经济地位。
《泳池》(2007)——渴求在中产阶级豪华别墅的游泳池中畅游的男子(图源:维塔格拉夫公司)
当然,这种种目标为美国梦奠下了基础。在自家后院建一个游泳池的愿望在加州郊区居民们中尤为明显。特别是南加州,它长久以来就是游泳池的代名词。这点可以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聚焦于泳池的画作中看出。该系列最负盛名的《水花四溅》(A Bigger Splash,1967年)中一个人也没有,只有人跳进水里后,平静的水面溅起的泡沫水花。很明显,作为闲暇时光中的奢华体验场所,家中的泳池吸引力十足,别具一番风味。
大卫•霍克尼的《水花四溅》——图中没有人,只有溅起的水花。(图源:大卫•皮尔森/阿拉米图片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