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会让人变笨?

作者:爱新闻 牛欢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03-02 16:01:52

集体会让人变笨?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这句话可不是什么时候都说得通的。有时,集体讨论反而会让人作出错误的决定。

要进行有关“决策制定”的实验,多数心理学家都不会选择伦敦中心区一家酒吧楼下这样的场所,而对丹尼尔•理查德森(Daniel Richardson)来说,这地方却再合适不过了。理查德森是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的一名研究员,他很想弄清人在思考问题时会受到什么样的外界因素影响——比如别人的选择是否会影响到自身的判断。所以他更倾向于把自己的实验安排在一个人群混杂的生活场所,而不是冷冰冰的心理学实验室。

今晚,我们一行大约50人聚集在伦敦苏豪区的凤凰艺术俱乐部,参加理查德森的一项“集体交流”研究。现场的气氛很活跃,理查德森站在我们面前,他把袖子卷了起来,看上去活脱脱一个综艺节目的主持人。但我们对待这项研究都很认真。我们都登上了一个事先设计好的网页,用触摸屏在网页上移动一个小圆点。房间里还挂着一面大屏幕,上面对应显示着我们每个人的圆点。这样从大屏幕上就可以看到我们每个人的想法(理查德森也可以做记录)。当我们每个人都在移动自己的小圆点时,整个大屏幕看起来就像一群受了刺激的蜜蜂。

集体会让人变笨?

等我们熟悉操作以后,理查德森抛出了第一个问题:“你考试作过弊吗?”选“否”的人把圆点移到左边,选“是”的人移到右边。我们先单独作答一遍,再进行一次集体作答。理查德森想知道,这两次作答的结果会不会有所不同。单独作答时我们是否会更诚实?而看到别人答案时又是否会改变说辞呢?

“人们往往会跟随大流,即使多数人的观点明显是错的。”

实验正式开始了——这次我们是集体作答。理查德森提出:“英国应该退出欧盟。”几乎所有的圆点都集中到了左边——“否”。“应立法禁止伦敦地铁工人罢工。”这次很多人都犹豫了,停下来观望以便作出最稳妥的选择。“帮朋友买吃的的人理应多分点吃的。”这个问题引起了公愤,大家纷纷选择了左边。然而,当我们看不到别人的想法时,有多少人会作出不同的选择呢?

可惜当晚并没有公布最后的结果(实验结果要用于博士论文,所以暂时保密)。但理查德森认为,实验结果最终将反映出人的从众心理,这种心理会给人造成不利影响。与一个人单独作出的决策相比,集体交流的结果更容易带有偏见,也不那么明智。“集体讨论最终会趋于一致,产生的结果会比单独决策要糟。”理查德森说,“人们交流的并不是什么有用信息,而是一种偏见思维。我们要研究的是这背后的原因,以及如何提高集体决策的质量。”

“集体讨论最终会趋于一致,产生的结果会比单独决策要糟——人们交流的并不是什么有用信息,而是一种偏见思维。”

早在六十多年前,实验心理学领域就有人提出过与理查德森相同的观点。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所罗门•阿什(Solomon Asch)证明,人们往往会跟随大流,即使多数人的观点明显是错的,即使他们不得不说一些违心的话来附和别人。同样在五十年代,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的里德•塔德纳姆(Read Tuddenham)也发现,他的学生有时会对一些简单问题作出很荒谬的回答,比如“男婴只有25年的预期寿命”,这只是因为他们觉得别人也是这么答的。

集体会让人变笨?

人们常常认为“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集体智慧的结果总比单个人作出的判断要准确得多。但实际上,这种集体的从众行为却造成了截然相反的结果。要真的做到“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必须保证每个人都不受他人观点干扰,要是每个人都来自不同背景那就更好了。如果集体成员都有着相似的背景,那么每个人都会迫不及待地想要和大家保持一致。所以当理查德森给我们展示了一张虎鲸照片,并要求我们回答这只鲸有多重时,他最好别把屏幕上聚集着大多数圆点的选项作为结果,而是取每个人单独作答的平均数。

“我们常常把互联网视作信息的高速公路,但实际上,它只是促进了偏见的传播而已。”

当然这种说法还没有得到证实。理查德森和他的学生可以用今晚的实验数据来检测这一说法,并进一步研究他人究竟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认知和看法的。对于社交媒体,理查德森给我们留下了这样一句话:

“我们常常把互联网视作信息的高速公路,但实际上,它只是促进了偏见的传播而已。推特(Twitter)和脸书(Facebook)都是很好的信息交流平台,但我们也有可能因此变笨,因为我们相互交流的只是我们的偏见而已。”

原文选自:BBC

集体会让人变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