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时代如何让传统文化真正入心

作者:薛天骐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03-10 16:50:21

 

创新时代如何让传统文化真正入心

中国日报网3月10日电(薛天骐)传统文化一直是“两会”关键词,繁体字、曲艺继承、书法课、国学培养经常出现在委员们的提案和建议中。

全国政协委员、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今年两会继续关注传统文化的推广和传承,他建议关注青少年传统文化素质培养,通过让孩子练毛笔字、学习繁体字、多听多唱京剧等方式,使优秀传统文化走进青少年心田。

政协委员、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表示“国宝不能只躺在“宝库”里”——“传统文化在宣传过程中,不是放在口头、电影、文章里的,文艺作品所反映的传统文化应该是可知的、可感的、有温度的、接地气的。要让传统文化的精神,这种道和德,在文艺作品中有所展现。”

其实,传统文化在新媒体与创新创意时代,这两个“新”字的背景下,已经以一种更加润物细无声而又令人惊喜的方式走近我们。从故宫博物院90年展览到近来猛刷朋友圈的《中国诗词大会》的女神,看互联网的创新与传统文化的“传统”如何衔接、借力。

传统文化与新媒体珠联璧合

如今的时代是互联网的时代,有新的平台和因新平台特点而生的营销宣传方法,如故宫的微博微信卖萌很接地气,《中国诗词大会》也用“女神”的点进行微信朋友圈的刷屏。

《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推出的又一备受关注的文化类节目,于2016年2月12日首播。首播收视率达1.11%,全国排名第4位,首重播累计收看人次2100万,超越同时段综艺节目,微博话题阅读量达1300多万,位列微博综艺榜第二位,播出期间参与互动观众120万,引爆全民追看诗词的文化热像。

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刘晔原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就是中国文化,她认为,诗词大会办得很好,诗词是中国人的DNA,古代诗词是中国人乃至世界华人的情结。

“曾有第三代的美籍华人见到我,汉语已经不会说,却朗诵李白《静夜思》,那“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音律,难道不就是中国好声音吗!”她说。

而亲子诵读、全家诵读、朋友相和、情人互答等形式都可以考虑。这是民族文化自信的表现。她补充道。

刘教授同时认为,当代是移动媒体的时代,离开互联网和自媒体,是与时代脱节的。但互联网是传播载体,传统文化是内容,如现在的图说三字经,节日的介绍和拜年贺节,都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但这种传播要适应新媒体的短平快特点,必须有情趣,接地气。

 

创新时代如何让传统文化真正入心

创新创意让传统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去年故宫博物院迎来建院九十周年院庆,《石渠宝笈》特展火爆异常,即使在“排队需要6小时以上,请慎重选择”的提醒牌下故宫仍旧长龙不断。而再早一些,故宫已经靠一系列的卖萌产品赢得了“逆袭”,高高在上的文物和传统文化一下非常之接地气。

继“雍正萌萌哒”、“朝珠耳机”、“朕就是这样汉子”折扇等文创产品之后,故宫再度发力,推出《胤禛美人图》、《皇帝的一天》等app应用。可爱的卡通形象和丰富的交互体验让人眼前一亮。精美又有群的文创产品颠覆了人们心目中的“高大上”形象。

创新时代如何让传统文化真正入心

2015年8月,故宫文创还推出首套电影联名产品,推出《新步步惊心》“戒急用忍”系列文化创意产品。故宫博物院借助影视IP之力,再次走到人们身边。“戒急用忍”是康熙题赠给雍正的处事箴言。

刘晔原认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创意相互借力是可行的,这是基于传统文化的魅力,拿故宫来说,故宫本身的雅文化是大家倾慕的。

故宫文化产品的创新创造,一方面深深根植于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又紧扣流行文化元素。2015年6月、“故宫文创产品”已作为社会文化热点词汇入选2015年高考文综考题,经过创新的故宫文化,正在成为一种创新文化和生活方式。

正如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所说,故宫正用一系列创意举措,将故宫文化遗存与当代人的生活、审美、需求对接,让其更接地气,让故宫文化走出博物院,走出高墙,融入寻常百姓生活中,让更多人把故宫文化带回家。

创新时代如何让传统文化真正入心

传统文化界定自我

除了三字经、论语等有形可感的传统文化典籍,刘晔原教授还指出,传统文化是由有形和无形两部分组成的,比如生活习惯的养成,仁义礼智信的教养,中国胃、中国情……而这些都是需要家庭、社会、学校贯彻的,这是一种坚守,而不是方法。

而对于“传统文化对于现在的社会中的我们到底有什么用”的疑问,刘晔原教授认为正是独特的传统文化界定了自我,“没有传统文化就是去了自我,失去了自信” 。她说,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提出,其中多半都是传统的,这种作用不是工具性的,而是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和保持民族品格的要求。